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让技术长在泥土里——农大学子借力农用酵素“微生物工厂”助力我县乡村振兴

春和景明春耕忙,科技赋能农业强。在东河南镇青泥涧村,坐落着一座“微生物工厂”,厂里物料粉碎、固液分离等设备高速运转,中国农业大学的学子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搅拌物料,添加菌剂。

微信截图_20240418220757.png

青泥涧村农用酵素“微生物工厂”是东河南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交流对接开展的一项科研攻关项目。该项目致力于通过健康生态链微生物发酵方式培育有益微生物菌群,从而实现肥料、土壤、农产品有效提升,推动人居环境、生态平衡、资源利用有序发展。

fc35e3d6-f927-4603-b4fb-c22899d453be.png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 王小芬:这个项目是“十四五”重点研发的一个子课题,是关于有机旱作、微生物发酵的关键技术,这项技术核心的特点是成本低、品质高、农民容易接受,我们的技术途径是把村庄里废弃的瓜果蔬菜、人粪尿、生活污水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式转化成生物肥料,和我们的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带动整个村庄发展零废弃、绿色、环保的有机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粮食宝中宝,全在肥上找;要想肥力好,还得技术高。”据了解,我县引进的肥水全循环工程是全国首次将农村生活污水、人粪尿资源发酵循环高值化利用和有机旱作结合的创新工程。利用该工程,青泥涧村每年可节省灌溉水约 1.14 万吨,并生产约 1714 吨高品质有机肥。

c9855774-54c6-448b-8590-da852aa6645a.png

【中国农业大学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培硕士研究生 白宏宇:农业生产是具有活力的,而科学技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肥水全循环工厂由微生物工厂和肥水工程构成。微生物工厂可以给全县大小农户、合作社提供用于酵素制作和堆肥的菌剂,肥水工程可以处理全村的生活污水及人粪尿,使其资源化,转变为可供农田灌溉的液肥,从而惠及周边农户。】

据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席凯凯介绍,在整个农事操作过程中,农用酵素主要在土壤改良和植物促生两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在堆肥制作过程中添加农用酵素后使用,不仅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提高土壤中养分与有机质含量,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农用酵素还可用于除草。记者看到,在田脊梁有机农业农耕文化体验园里,一边长出了杂草,另一边是光秃秃的空地。杂草丛生之处是因为喷洒了农用酵素,让杂草提前萌发能够有效减少杂草与作物的竞争,提高作物的种植效率。

e0511149-7d26-4d51-816a-eb871abcf481.png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宇:除草是有机种植中人工成本投入最大的一个环节。首先,我们通过在播种前喷施农用酵素可以使土中的杂草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旋耕的时候,有效去除一大部分杂草,从而在有机种植的过程中,很大程度地节约我们的人工成本。其次,我们在秋收之后再喷施一遍农用酵素,这样我们在第二年种植的时候也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的杂草种子。】

从现场考察到试验摸索,从全程跟踪到全域推广,农大学子们本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宗旨,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地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的庄重誓言。

66b85efd-9aaa-4492-b89f-3970ee801e7d.png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博士后 高游慧:前期,我们通过调研灵丘县全县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出灵丘县有机农业发展主要存在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随后,我们通过实验室的科技研发,研发出了一套低成本、高质量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现在我挂职东河南镇科技副镇长,希望能够把这套技术体系转化落地,服务于灵丘县的全域有机农业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培硕士研究生 白宏宇: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科学实验能够切实解决农民实际生活中的生产问题,将科学技术教给农民,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保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7922f1c0-edc4-4865-9c27-c3b3c0d77f9a.png

去年8月“微生物工厂”的落地,实现了年产微生物菌剂约60吨的效益,也让我县基地有机玉米、有机谷子、有机大豆等作物产量大幅提升。而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实践推广,让1 个微生物工厂、县乡村 3 级有机肥生产和1个一体化有机农业全域循环技术标准示范基地的131模式得以成熟,让科技示范有机乡镇得以建立,让“耕者增收,食者无忧”的目标成为现实,也让有机旱作农业品牌唱响全国成为可能。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 王小芬:未来,我们将会在灵丘县大力推广131这个有机农业低成本、高品质生产技术,在灵丘县形成一个可复制的模式后,作为学习“千万工程”的一个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去推广。】

灵丘融媒微信公众号2024年4月15日

责编:刘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