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嘉宾到怒江 走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4eca2db4eb70469c87e85f7ea94cb8c6.png

c394a9c0058c44e48628d873d80cc6b4.jpg

三河村古炭河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村民 本报记者 胡妤雅 摄

3月18日,“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举行前夕,来自20个国家的190余位嘉宾前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3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了解当地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

一颗草果,培育生态产业

山峦叠嶂,江水蜿蜒。坐落在苍翠山谷间的怒江百鸟谷,至今已发现有112种鸟类栖息于此。百鸟谷草果庄园是外方嘉宾此行的第一站。

“草果是怒江的‘金果银果’。近年来,怒江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走出了一条生态脱贫致富之路。”跟随讲解员,嘉宾参观了草果主题展厅,了解当地群众研究草果、种植草果、推广草果的历程。

据介绍,怒江是中国草果核心产区。截至2022年,怒江州已有3.2万户群众种植草果,且种植方式逐渐从粗放转向标准化,更加重视病虫害防治,草果产量持续提高。过去,怒江人民靠溜索渡江,现在,怒江人民用溜索把草果运出大山。未来,泸水市还将建设1000条草果空中运输索道,降低运输成本,增加群众收入。2022年,仅草果一项,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1.6万元。泸水市、福贡县也涌现出许多草果种植大户。

近年来,怒江州全产业链推动草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大力开展品种选优、环保烘烤和精深加工,提升草果附加值。目前,围绕调味品、功能食品、护肤品、中药制剂、降糖靶向药物等方面研发了7个系列40余款产品。

听完解说,嘉宾感触颇多。全球化智库研究员明竺说:“在怒江,我看到了中国实实在在的现代化发展,而不仅仅是数字。我们巴基斯坦是发展中国家,农业至关重要。2015年起,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加速,双方合作聚焦农业。正好借此机会,我可以了解中国的扶贫政策和现代化技术如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这些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莫桑比克大使玛丽亚·古斯塔瓦赞叹:“一颗小小的果子,居然给怒江人民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怒江草果的发展历程,正是怒江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一个村落,诠释定点帮扶

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古炭河乡村振兴示范村藏于半山腰。村口咖啡飘香,整齐洁净的白色房屋映入眼帘,村民经营的咖啡厅正在营业。一旁是特色集市,草果香皂、草果洗衣液、豌豆粉、红茶、蜂蜜、甜白酒、手工艺品堆得满满当当。

“政府引导、企业出资、高校指导、农户主导”,古炭河村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2021年3月,怒江州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李小云教授规划、设计,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投入帮扶资金700万元,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共同建设包含灌溉水渠、稻田、鱼塘、荷塘、四季果园等要素的田园综合体。同时,嵌入精品乡村酒店、特色餐厅、咖啡厅、妇女工坊等新业态,在新业态建设和运营中提升群众的实践能力和商品意识,助力古炭河村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林间叠瀑、稻田连畦,景观与种植结合,满是田园好风光。春有百花、秋有蔬果,村民个个喜笑颜开。“锵锵锵锵锵”锣声震天响,“上刀山,下火海”把所有嘉宾吸引至刀山场。这项活动是傈僳族人民的传统绝活,展现山地民族翻山越岭的生活经历及攀藤负葛的艰苦卓绝精神。“刀山”周围,村民们身着民族服饰,敲锣转圈,几位来自非洲的嘉宾按捺不住,率先加入,戴上民族特色的帽子,一起唱跳。斯里兰卡大使帕利塔·科霍纳笑呵呵地邀约身边人:“来吧来吧,一起跳舞! ”

一个社区,受益易地扶贫

午后,嘉宾们来到泸水市和谐社区。这里群山环绕,碧水长流,土地平整、道路宽阔、公寓楼拔地而起。幼儿园、小学、卫生服务站、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养老服务中心、就业服务站、警务室等分布在周围,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便利。

和谐社区是泸水市占地面积最大、搬迁人数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也是怒江州最大的安置社区。搬迁群众主要来自泸水市5个乡(镇)30个村,共2535户10451人。“易地扶贫搬迁不仅免费,还要给村民们发放一笔安置费。大家完全可以拎包入住,开启新生活。”当地负责人介绍。

走进和谐社区的配套幼儿园,孩子们在图书角看书、在益智游戏区玩玩具、在小桌子上涂鸦、在“推普小舞台”上背儿歌。据幼儿园老师介绍,和谐幼儿园于2020年3月开园办学,按照标准园建设,招收对象均来自和谐社区的搬迁群众家庭。目前,该幼儿园有教师28名、幼儿410名,其中少数民族幼儿401名,占总人数的98%。

“孩子们大多是傈僳族,才入学时都不会说汉语。但我们通过唱歌、阅读、做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攻克听说困难。我们还倡导‘家园联动’,孩子们回家带动家长一起学汉语,逐渐适应现代文化,融入城市生活。可以说,幼儿园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主战场之一。”幼儿园老师介绍。

听罢,约旦大使胡萨姆·侯赛尼微笑着说:“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怒江论坛。要说两年来有什么变化,我发现人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这正是怒江乡村振兴成果的直接反映。医院、学校等设施更完善,更多前沿科技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看到这些,我更加期待正式论坛,想了解更多中国减贫治理和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方式和理念。”

社区不远处,怒江傈僳音乐小镇的露天舞台以远山淡影作天然背景,一出好戏正在上演。村民们以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怒江世居民族文化为主线,用唱跳歌舞的形式,演绎怒山、怒水、怒江人。嘉宾团与当地居民齐聚同一片草地,欢唱傈僳语版《友谊地久天长》,歌声徜徉,曲终,人不散。

本报记者 郭瑶

《云南日报》2023年3月22日6版



责编:刘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