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捕蚯蚓:土地不能承受之痛

◎科普时报记者 吴 琼

小小蚯蚓,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里。“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点名电捕蚯蚓现象,引发关注。为何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对蚯蚓的保护?切实打击电捕蚯蚓行为又面临哪些挑战?在蚯蚓保护中,科技手段能发挥哪些作用?围绕这些问题,记者3月13日采访了有关专家。

经济价值让不法分子盯上蚯蚓

“晒干的蚯蚓被称为地龙干,是一种中药材。”深圳市中医院制剂中心教授刘纪青告诉记者。

近年来,地龙干价格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把目光投向了野生蚯蚓。一条对蚯蚓进行捕杀的利益链逐渐形成,甚至专门有人生产、销售电蚯蚓机。

电蚯蚓机是一种形似大电池的金属仪器。通过将电蚯蚓机电瓶中的直流电导入土壤,使土壤中的蚯蚓受到“触电”刺激后钻出泥土,任人捡拾。有网店卖家宣称,一台豪华型电蚯蚓机一次可以轻松电出十几斤蚯蚓。

蚯蚓数量减少,蚯蚓价格随之上涨,就有更多人去猎捕蚯蚓,陷入恶性循环。在利益的驱使下,电捕蚯蚓屡禁不止。“正常来说,果园、菜地中每平方米约有上百条蚯蚓,小麦、玉米地里约有二三十条。一方面受到翻耕、喷洒农药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主要受到这几年大肆电捕蚯蚓的影响,地里的蚯蚓已经越来越少。”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乔玉辉说。

土壤生物是维持土壤健康和活力的关键

“有人认为蚯蚓生长在土里,又不是谁家的,为什么不可以电捕蚯蚓?这背后是非常可怕的生态无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教授孙振钧表示。

“土壤生物构成了地球上最多样化和最丰富的生物集群,是维持土壤健康和活力的关键。土壤健康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之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范分良介绍,“土壤生物种类繁多,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土壤中约含有1—10亿个微生物。其中,蚯蚓是少数几种对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型土壤动物之一。”

中国土地学会耕地红线科学传播工作室首席专家郧文聚表示,蚯蚓活动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加快土壤中养分循环速度;能显著促进土壤中氮素矿化,提高土壤中有效氮含量,减少化肥使用;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植株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

孙振钧认为,电蚯蚓机伤害的不仅仅是蚯蚓,高电压会造成大量微生物受伤甚至死亡;而且不同的土壤生物类群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营养级和食物网,蚯蚓这个环节大量缺失,也会导致食物网结构的功能和稳定性遭到严重破坏,最终损害土壤的生态环境危及粮食生产。

“关于蚯蚓的内容是出现在一号文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章节的。”孙振钧认为,这是因为蚯蚓指数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指数。“土壤中如果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可以算是沃土,但不算高标准农田。只有蚯蚓能调节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在生态系统水平上调节土壤健康,才有可能形成‘高标准农田’。”

在孙振钧看来,为了端稳饭碗,要把更多的耕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也就需要提高土壤质量。“土壤质量主要靠蚯蚓反映。除了蚯蚓,还要注重保护土壤里各种生物,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力量助蚯蚓和土壤“双向奔赴”

“蚯蚓保护起来存在很多困难。”乔玉辉认为,第一,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它们的大量减少难以被肉眼观察到;第二,蚯蚓并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因此保护起来缺少相关依据。“现在,蚯蚓被写入一号文件了,以后就有保护依据了。”

尽管中药材市场上的地龙需求量巨大,但广地龙、沪地龙并未实现大规模养殖。“蚯蚓之所以能够入药,是因为它机体内含有抗菌肽、蚓激酶等成分。”乔玉辉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土地和野生蚯蚓,相关单位已经在攻关提取人工养殖蚯蚓品种——“大平二号”体内的有效活性成分,以替代传统中药的地龙。

“规模化养殖很成熟的‘大平二号’,完全可以‘散养’在农田上。” 孙振钧介绍,如果某块地质量较差,就可以专门用来养大量蚯蚓,“研究发现,动物粪便和秸秆稍加发酵处理,就是它们理想的食物。养殖两年后,就能改造一块地。”孙振钧认为,如果在南方香蕉地套养蚯蚓、葡萄树盘或西红柿架子下土壤中养蚯蚓,不仅能够立竿见影地提高作物产量,还能改善土壤和生物多样性。蚯蚓的林下养殖已经成为海南重要的林下经济模式之一。

“想要提高蚯蚓的数量,最终还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孙振钧表示,现在很多土壤里被使用太多的农药、化肥、地膜,造成引起土壤的板结、酸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我国多年前已经提出“两减一增”,即减少农药和人工化肥的使用,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需要研制更多的功能性有机肥。譬如现在已经研发成功的蚯蚓粪多功能有机肥,研究证实,蚯蚓粪里的微生物和土壤中的原生微生物有很好的生物耦合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改良土壤,同时提高土壤质量有利于蚯蚓的生存。这就是蚯蚓生存与环境改良的互作技术。”孙振钧指出,此外,深翻土壤很容易“误伤”蚯蚓,而免耕和轮作等耕作方式则有利于蚯蚓繁衍。土壤环境友好了,才能对蚯蚓的生存友好,并反过来提高土壤质量,最终助力粮食丰产。“蚯蚓农场”模式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科技日报》2023年3月17日


责编:刘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