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记忆 | 刘纪昕:小小的化学符号,勾勒出了师生的“大学梦”

培训留影.jpg

刘纪昕,中国农业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于2018年7月前往广西防城港市的东兴中学开展支教工作,返校后就读于经济管理学院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现为潍坊理工学院的一名任课教师。

为期一年的时间,刘纪昕怀着一颗真诚、热忱、奉献的心奔赴到东兴中学,又带着满满的情谊、感悟与成长回到中国农业大学,成功完成了支教育人“接力棒”的交接,转眼已经过去了四年,而现在她依然带着温和的笑容,亭亭地站在讲台上授课,仿佛是一场精神与信仰的虔诚轮回。时光如流水,那段支教记忆是青春里的闪光,更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刘纪昕每每回忆,都倍感幸福。

奉献,是生活的“缓冲剂”

2018年的夏天热烈而浪漫,刘纪昕带着些许的忐忑和满心的期待,正式踏上了支教的征程。那一年,东兴市还没有通高铁,他们乘坐绿皮火车辗转来到了这个沿海小城。初来乍到,“吃不惯”“吃不饱”“太清淡”等饮食上的不适困扰着她,天气的湿热经常让她“感觉自己身在桑拿房”,夜里北仑河上船发动机的“突突”轰鸣声在耳边挥之不去……

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虽然令人苦恼,但刘纪昕始终认为,“这是我的坚定选择,这更是青春年华应当吃的苦,刘纪昕,不能输!”面对困难挑战时,是“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奉献责任,是“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的青春誓言,是“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精神的不断激励,让刘纪昕选择直面挑战、克服困难,全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交流辅导.jpg

情怀,是课堂的“稳定剂”

刘纪昕负责高一化学课的讲授,她提到不少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基础比较差,有些学生甚至连“Zn”“Mg”等化学元素符号都没能掌握。面对教学实际情况,虽然缺乏教学经验,但她有满满的情怀和动力,一有空闲就到其他班级“偷师”,虚心向前辈教师请教,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们更有效地吸收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刘纪昕并不把自己当做一个纯粹的老师,因为很多孩子叛逆倔强,她便主动与学生交朋友,用心融入他们,这也让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在她的课上,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学生们也非常喜欢她诙谐有趣的讲课方式,在她的不断努力下,任教班级的化学科目成绩多次在考试中拔得头筹,孩子们其他科目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她真正感受到作为老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愈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这也为她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埋下了种子。

班级合照.jpg

感动,是初心的“防腐剂”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每一个小小而温情的善举,都是一份超越平凡、积极向上的力量。在教学工作之外,刘纪昕与研支团成员还负责讲授团课、筹备社团文化节等,一点一滴浸润学生们的思想;针对留守、贫困儿童开展“微心愿”活动,用心用情温暖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被浸润的不止东兴学生的思想,被温暖的不止当地孩子的内心,在一年中,刘纪昕也常常因为学生们、孩子们和当地居民而被感动、被温暖。提到广西,她说这里虽然相对偏远,条件相对艰苦,但其风土人情深深吸引着她,这里民风淳朴,与当地人沟通交流能收获到很多善意。

正是因为党和国家的领导,还有很多艰苦奋斗、怀揣家国情怀的建设者们,一代一代扎根西部,让这里变成了如此充满温情的地方。如果再让她选择一次,她还是会选择支教,这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在那里遇到了无数温暖的人,听到了很多动人的故事,那里值得她用一生去赞扬!

约定,是梦想的“催化剂”

“我之所以选择去大学任教,是因为和她有个约定”,支教一年中,有一个小姑娘喜欢找她聊天,开始小姑娘从没想过要考大学,在她的引导和帮助下,小姑娘充满希冀地对刘纪昕说,“老师,我也想考个大学,还想让您教我”,刘纪昕深受触动,郑重告诉小姑娘,“相信自己,一定会的,我在大学等你!”

在刘纪昕研究生毕业那年,她的学生们正在准备高考和单招,她仍然记得当年的约定,毅然选择去大学任教。后来有很多学生成功考学,而他们仍记得跟她分享喜悦,其中就有当年那个小姑娘。如今,当年那个小姑娘正在准备专升本考试,她们都始终记得当年双方的承诺,互相勉励,共同成长。

回忆往昔,刘纪昕满是感慨,“就是这样一座平凡而热闹的小城,让我度过了充实而美好的一年。这一年很漫长,我熟悉了东兴的大街小巷,认识了东兴中学的各位老师,收获了一张张朝气灿烂的笑脸;这一年很短暂,只是我漫长人生中短暂的一年,是12个月的时间,是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但是这一年,让年轻的我,逐渐看清了自己的目标,也让我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又走进了校园。很感谢研支团这个大家庭,给了我这一年支教的机会,希望研支团的学弟学妹们都能在这一年中收获、成长。”

供稿:团委

供图:团委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