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才会 | 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引育并举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特别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四年来,国家先后出台《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6号令)等一系列文件,为新时代办好思政课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中国农业大学落实<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的实施办法》等文件,提出一系列工作举措,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导和政策支持。学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2019年入选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实现了全国农林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

一、取得成就及特色做法

1.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充分发挥党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及时跟进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最新精神、最新要求,学院党总支会对人才引育、推先评优、晋升考核等重要事项中涉及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进行先行把关。事关人才队伍建设的事项及时提交党政联席会研究,保证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对于拟引进的人才,学院党总支书记带队前往人才所在单位进行政审,与人才所在单位党委书记、分管博士后或人事工作相关领导、党支部书记、导师等详细了解人才思想政治、学术道德、师德师风等方面表现。同时,请拟引进人才所在单位党组织出具人才思想政治及师德师风表现情况证明,把好把严拟引进人才的思想政治关。

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通过召开师德集中学习大会、组织全院教师集体宣誓、组织全院教师签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承诺书》、各支部召开师德考核会议等多种形式,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保证教师能够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马院姓马,在马言马”。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2.着力人才引进,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

大力引进专职思政课教师。全面落实中央关于配齐建强师资队伍的要求,坚持内培与外引相结合,率先实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引进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学院通过多渠道对人才引进工作进行大范围宣传,同时学院领导主动关注、主动联系潜在人才,有效拓宽了人才引进视野。在人才引进工作过程中,学院召开见面会为拟引进人才介绍学院相关情况,帮助拟引进人才近距离、多角度、全方位了解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有教师58人,2017年以来,学院共引进人才31人,较2017年32人增长了81%,专职思政课教师数量几乎实现翻番。2017年及2021年引进优秀人才2人,并于2023年在杰出人才引进方面实现零的突破。

图片4.jpg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学院依据《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内兼职教师聘任办法》等文件,聘任讲座教授1人、兼职教授3人、兼职教师7人,聘任20余名校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参与思政课专题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聘任29名校内党政管理人员及辅导员为形势与政策课兼职教师,为思政课及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图片5.jpg

3.强化教师培养,提高队伍素质水平

注重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学院坚持以每月1-2次的频率邀请名家大家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举办“求是论坛”学术讲座,2017年以来已累计举办69场,有效地拓展了学院教师的学术视野。以举办教师理论素养提升专题培训、思政课示范教学观摩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青年教师“求索”学术沙龙、纵向项目申报指导会,召开集体备课会,发挥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业务指导教师等方式不断增长教师学术见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同时积极搭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基层党建研究中心、团中央高校志愿服务研究基地等平台,以平台建设促进学科繁荣发展,带动思政课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学校“2115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领军教授2人,青年新星3人。其中入选领军教授的李明老师于2022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1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层次最高的项目类别),张晖老师于2022年获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1项,使学院在重大项目方面实现零的突破。2名青年新星在聘期内晋升为教授。入选教师们在学校的各项人事政策支持下快速成长,在学院中发挥主力军、领头羊的作用。

图片6.jpg

图片7.jpg

图片8.jpg

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学院教师主持或承担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包括重大项目在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项、重大项目在内的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到账经费共计400余万元;共计发表论文百余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50余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出版学术著作近20部;2023年,我院2021年度破格晋升副教授的段蕾老师荣获第六届全国青教赛思想政治课专项组一等奖;此外,学院还有多人荣获教学类奖项,其中,第二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北京地区)二等奖1人、北京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决赛一等奖3人、首批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一等奖和二等奖2人。

1698367821053002357.jpg 1698367824317015531.jpg

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优化。2022年,学校根据上级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定,出台《教学科研型教师岗位任职的业绩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指标和业绩条件单列。近五年来,学院共晋升及引进教授8人,教授总数达到12人,同比增长200%;共晋升及引进副教授11人,副教授总数达到22人,同比增长100%,教师职称结构、梯队结构得到了极大改善和优化。

二、经验启示

1.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领导。在学院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对人才队伍规划、引进、培养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事项进行集体研究,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党总支书记主管人才工作,全程参与人才引进各个环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2.落实“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学校于2017年研究制定《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人才引进办法》,严格按照师生比1:350的比例核定思政课专职教师岗位数,根据在校学生人数动态调整;将引进人才分为四类,制定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人才引进标准;成立由校领导、院长、党总支书记、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内相关领域专家及部分校外专家组成的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引进评审委员会,单独召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招聘评审会。每年多次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有合适的人选随时启动招聘程序。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学院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人才质量及数量均实现了新的突破。一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优秀教师成长起来,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北京高校优秀党员、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称号,共计10人次。1名教师当选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1名教师荣任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教师荣任团中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委员会委员。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聚焦“四个面向”,在科学规划人才引进、精准实施人才培育、改革创新人才评价、持续优化人才环境上接续发力,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