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农机作业监测与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

3月3日,农业农村部农机作业监测与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会议充分总结重点实验室在2023年的工作成果,为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并就未来工作重点和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

Weixin Image_20240305141429.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赵春江,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装备推广处处长林立、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陈巧敏,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方宪法,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兰玉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施闯,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杨印生,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王应宽、农业机械化总站研究员毛振强,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宋建农,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教授李民赞、教授王鹏新,中国农业大学科研院基地管理处处长陈度、重点实验室主任吴才聪,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院长张漫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学庚院士主持。

DSC09501(1).jpg

吴才聪主任汇报了重点实验室的组织构架、工作进展和亮点成果。重点实验室在农机作业大数据体系构建、农机作业监测与大数据分析、燃油消耗研究和移动送油试点、秸秆覆盖识别、无人农机全场景智能可信导航技术研发、节水灌溉监测与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吴才聪还围绕提升科技自主创新、服务生产管理和促进产业发展,介绍了重点实验室未来的工作计划和发展方向。

DSC09440(1).jpg

林立处长表示重点实验室要进一步加强加快建设进度,做好农机大数据的分析应用,集中力量攻克难点问题,并建立与企业的联合运行机制。

DSC09586(1).jpg

赵春江院士提出在新形势下需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战略意识,瞄准当前农业工程领域的科技前沿,促进北斗技术应用的广度及深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推进农机领域的数据标准相关工作。

学术委员会7.jpg

学术委员会委员、信电学院院长张漫教授提出,重点实验室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总结,集中解决业务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更加完整的数据体系,细化北斗应用场景,拓展农机数据种类,整合院内资源,通过合作办会等方式加强合作交流。

陈巧敏研究员建议重点实验室突出亮点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宪法研究员建议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中,需从生产实践出发,抓住关键问题,完成提质增效,避免“空对空”。兰玉彬教授建议重点实验室发挥农业农村信息化方面的优势助力,我国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施闯教授建议重点实验室着力探索北斗在更加复杂场景下的农业应用前景。杨印生教授建议重点实验室可以进一步加强多传感器类型、多作业任务和多农机种类的实际场景中的研究工作。王应宽研究院建议依托重点实验室平台,拓展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合作,毛振强研究院建议实验室进一步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其他参会人员也依次发言,对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DSC09756(1).jpg

陈学庚院士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对重点实验室取得的工作成效表示充分肯定,并强调重点实验室今后需要进一步面向产业、面向应用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产出更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实现农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国家战略任务。

农业农村部农机作业监测与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于2022年1月获批。重点实验室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服务生产管理和促进产业发展为宗旨,基于北斗导航、高分遥感和大数据等技术,着力解决我国农机作业监测与大数据应用技术发展中的基础性、前沿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构建集数据获取、传输、管理、分析、应用及服务于一体的国家农机作业智能感知、动态监测与应用服务生态体系,组建业务化运行国家团队,为我国农机生产管理和农业政策制订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报道:

中国农大获批农业农村部农机作业监测与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

中农北斗团队助力小麦收获 开展田间送油服务

供稿: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供图: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