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二)

董济杰: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

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八部分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我们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引。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既是党凝聚民心、引领发展的核心,又是乡村治理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要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

第一,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农村基层组织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具有参与乡村治理的天然优势,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和服务意识转变,充分发挥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强化乡村治理的能力。一是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要通过优化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队伍结构、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提升带头人的综合素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群众组织力。二是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新时代背景下,基层领导及干部的执政观念要实现从“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工作方式要实现由“大包大揽所有事宜”向“大事小事与民商量”的转变。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不仅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牢把握“枫桥经验”中以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通过丰富民众参与渠道、创新民众参与方式等来规范公众参政行为、健全公民参与机制。

第二,创新管理方式,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有机结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科学的治理方式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当前要在利用好传统治理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式的要求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有效方式。一是继续用好传统的乡村治理资源。当前乡村治理的方式不仅有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合一”治理模式,还融合宗治、人治的传统治理资源,形成了多样性、互动式的农村民主形式,其中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分开来看都是传统治理方式,但叠加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会呈级数增长,这一治理过程需要党组织提供坚实的后盾和支撑。二是利用好现代治理手段,积极塑造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模式。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无限空间和广阔前景。党组织要利用好各种信息化社会交往工具,搭建乡村党建网络平台、乡村纠纷解决数字平台等智慧平台,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信息反馈渠道,建立健全村民线上参与社会治理行为规范、村民网络议事协商制度等,实现乡村治理的线上线下有效融合,推动信息技术更好应用于治理实践。当前已经出现了“基层党组织+互联网”“基层网格化管理”“乡村多元联动”等诸多成功的经验与模式。

第三,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平台和载体,塑造文明新风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设施,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通过典型榜样的作用传播乡村文明新风尚。一是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利用乡村文化大舞台、文化剧场、文化大院、乡村运营数字化平台等加大对社会主义文艺文体活动的开展力度,还要通过乡村公共图书馆、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等开展全民阅读、经典诵读等文化活动提高村民的道德修养。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充分利用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巩固主流思想舆论的引领地位,充实村民的精神世界。各地区在制定村规民约时,要确保各项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深入头脑,并在实际行动中自觉践行。三是除了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评选和宣传道德榜样,发挥道德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身边实实在在的道德榜样和道德模范的生动故事,正民心、树新风,营造乡村治理的良好氛围。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