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动科 | 人才培养篇(三):立德树人 弦歌不辍

1694507892554077154.png

编者按:1923年国立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系成立,畜牧学科新篇章自此开启。赓畜百年,牧育桃李。百年来,畜牧学系历经传承与发展、坚守与创新,不断前行,孕育出新时代的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2023年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100周年院庆,在一代代动科人的努力下,如今的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学科建设、红色党建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值此百年院庆之际,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将陆续推出院史系列专题,回顾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发展历史,弘扬和传承动科精神,激励新一代动科人用专业与情怀、热忱与奉献,赓续学科发展,谱写百年传奇。

新学期伊始,我们迎来了学院百年442名2023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新同学。为了回顾百年育人历程,开启面向新百年育人的新篇,第六期推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百年人才培养篇(三)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弦歌不辍。

回望百年,岁月沧桑;青春礼赞,初心弥坚。

顺着历史的长河溯源回首,自1923年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创建畜牧学系,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步入校门,潜心求学,成长为畜牧人才、国之栋梁。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时期,他们奔走呐喊、奋起反抗,立志用知识挽救民族危亡;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以富国强民为己任,将爱国情怀升华为振兴中华的责任使命,百折不挠、刻苦钻研,推动我国畜牧学科、畜牧产业稳步发展,茁壮向阳。

进入新时代,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学初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高举服务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大旗,加快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培养了一大批爱农情怀热忱深厚、兴农本领扎实过硬的现代畜牧业拔尖创新和行业领军人才。

实践锤炼起高地,强农兴农立新功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学院充分发掘第二课堂修德育志的独特优势,围绕畜牧学科主要研究畜种,精准细分、靶向发力,成立“牛精英计划”、“牛百科”、“雏鹰俱乐部”、“领头羊发展计划”、“青年i猪联盟”及“宠业新势力”为代表的六大育人平台,搭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培养环节、全育人维度的拔尖领军畜牧人才培养平台体系,致力培养“术业有专攻”的更高水平畜牧人才。

图1 育人平台标识.png

育人平台标识

育人平台坚持“打通一二两个课堂,专任教师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思路,将专任教师引入第二课堂,形成以“指导教师+学生团队”为特色的组织运行模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科竞赛、科研训练、专业实习、产业认知、社会实践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实操能力和创新水平。与此同时,育人平台探索“产教融合,校企联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组建高水平行业专家指导教师队伍、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实践基地集群、开辟“顶岗实习”新机制等,铺就“高校+产业”协同育人高速路,真正实现将人才培养扎根产业前沿、生产一线、田间地头,为培养爱农兴农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

1694508180730061325.png

丰富多彩的育人平台活动

经过十五年发展探索,育人平台在引领全国农林高校教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推广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以组建平台联盟为主要形式,先后成立“中国牛精英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领头羊计划联盟”“青年i猪联盟”,累计覆盖全国80%农林高校,形成国内高校畜牧学科人才培养联动新局面;首创国家级学科竞赛“牛精英挑战赛”,入选“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以该育人模式及成果经验为依托,获评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

创新创业重引导,敢闯会创树典范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学院注重学生潜能激发,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载体创新、平台搭建、资源拓展等多种手段,不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敢闯会创的实际行动和扎根产业、服务三农的澎湃热情,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的殷切期望。

图3 多措并举推进创新创业教育.png

多措并举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积极创新载体开展科研创新,以学生专业兴趣为导向,以创新型科技课题为载体,创立“科技创新训练营”,由青年教师一对一指导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累计指导本科生400余人,研究成果获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累进创新”金奖在内的多个奖项。注重开设课程培育创业意识,聘任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根伙博士等11位客座教授,开设《创业与企业管理》论坛,讲授创业理论、创业政策和模拟实践,进而完善创业与企业管理补充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全力支持学生投身强赛赋能比拼,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赛事——中美牛精英挑战赛、全国动科技能大赛、“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科技竞赛等,通过设置“保研直通车”、组建赛事导师队伍、开展系统化备赛培训、建立企业备赛基地等,提供全面竞赛保障。

以此为基础,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成果培育成效显著:2019年挂牌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先后两次获评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中心优秀工作案例;成功孵化“中农动科”“中农美好生活”“I·牧”“逐梦之心”等多个创业团队;先后斩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2项、铜奖1项,北京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学院毕业生王钰松作为代表在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宣讲活动启动仪式上作典型发言。

知农爱农情所系,百年传承聚伟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从世界首个饲料博物馆到学院百年办学成果展,从启动“感恩励志”助学工程到设立“卓越畜牧人才基金”,从“朋辈教育模式”的开拓创新到“畜牧嘉年华”的浸润式教育,从“动科小超人”的凝聚号召到“新百年动科人”的殷殷期许……学院始终坚持筑牢铸魂育人的思想支撑,将知识培养和情怀培育有机结合,立足畜牧学科百年发展历程,以挖掘学科文化内涵、建设文化传承载体、打造文化育人品牌为重点,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增强学科自信、厚植畜牧情怀,扎实做好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图4 2004年学院启动“感恩励志”助学工程现场.jpg

2004年学院启动“感恩励志”助学工程现场

图5 以文化人建载体 以文育人树品牌.png

以文化人建载体 以文育人树品牌

学院注重挖掘大师故事传承科学家精神,举办“吴仲贤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设置塑像及生平展区,弘扬吴仲贤教授教学科研事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院士、名师交流,学生自主制作《吴常信先生从教60周年沙画微电影》,入选教育部“2021年新时代教师风采短视频”,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公开报道。支持学生深入乡村农户开展实践,设立“现代牧场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专项,组织学生深入牧场、走村串户开展扶贫调研、产业交流,随队参与红色“1+1” 校地共建支部技术帮扶工作,开设小农户养殖技术与现场实操培训班,编写《解答小农户奶牛养殖100问》《小农户肉牛养殖指导手册》,一对一解决农户问题。建设独具学科特色的科普品牌平台,打造“畜牧嘉年华”校园文化科普品牌,连续7年组织全院师生面向全社会普及畜牧知识、宣传畜牧产业,传播畜牧文化;依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世界首家饲料博物馆,发起并实施“饲料博物馆志愿服务项目”,获评“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从1923届畜牧系的寥寥数人,到如今每年300余名毕业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百年畜牧,桃李满园,毕业生们怀揣理想、奔赴山海,在祖国沃土、世界各地挥洒青春、贡献力量。这其中,不乏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根伙为代表的商界精英,著名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杨子恒为代表的学界翘楚,市场年销售额破亿元的“大农盟”创始人王钰松为代表的创业先锋,更涌现出一批将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全力投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中去的优秀毕业生。近年来,学院70%及以上毕业生选择赴基层工作,25%左右的毕业生选择赴中西部地区求职创业。在此基础上,学院德育工作广受认可,获评第六届首都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效奖唯一农业类成果、先后两次获评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供稿:动科学院 李菁菁

供图:动科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