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上正在改变的“拾粪”故事

新华社 2017年07月24日 报道 浏览次数:

这是在西藏当雄县,受益的扶贫牧民群众在使用新领到的高原捡拾车捡拾牛粪。 新华社记者唐召明

新华社拉萨7月22日电(记者程云杰 唐召明)在西藏比如和当雄县一望无垠的牧场上开始出现了星星点点的橙色,那是一些牧民家庭新添的机械装置:高原捡拾车。

比如县夏曲卡镇牧民布南说:“有了这个装置,妻子至少可以睡个懒觉,也可以有更多时间照顾老人和孩子。”

千百年来,西藏牧民家庭一天的生活是从捡拾牛粪开始的。直到今天,人们日常生活能源的80%都依赖于牛粪。没有牛粪,牧民没法烧火做饭,更无法取暖。

布南说,妻子萨卓每天早上七点出门,背着粪篓在帐篷附近的草场转上三四个小时才能捡上20斤的牛粪,他自己则白天到外打工,晚上把牛赶回家。

这是在西藏当雄县,发放高原捡拾车的志愿者在向受益扶贫牧民群众讲解此车的安装要领。 新华社记者唐召明 摄

在挖虫草的季节,男人们总是要背上三四袋牛粪出门,不然根本无法在帐篷里露宿,因为藏北草原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

与农区的居民不同,牧民们近年来除了骑着摩托车赶赶牛羊外,很少接触农牧机械装置。

布南家之前在农贸市场上买过一个铁制的小推车装粪,不到一年就因为轮胎坏了,螺丝锈了而无法使用。

虽然粪篓背起来很沉,而且差不多一年就得换一次新的,布南说,人们总觉得传统的也是用起来最方便的。

这一次,包括布南在内的1000户牧民开始尝试使用高原捡拾车,因为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组织的一个志愿者队伍针对藏区的扶贫对象无偿推广这个装置。

这是在西藏比如县发放高原捡拾车的活动现场。 新华社记者唐召明 摄

在夏曲卡镇和当雄县的设备发放仪式上,捡拾车的发明者中国农业大学教师王光辉带领他的学生,为牧民们现场演示设备的使用要点。

人们看到,只需3分05秒,全部拆开只有8个部件、重量不到20公斤的捡拾车就被技术培训人员徒手安装完毕。以前依靠妇女弯腰捡拾、背负运输的拾粪工作已经演化为脚踏捡拾和推车运输,不仅劳动强度减小,而且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在开始批量生产之前,王光辉的团队已利用6年的时间对捡拾车设计进行了八个版本的优化。这个产品于今年年初通过了国家农机定型产品鉴定,此前在青海、甘肃、西藏等地牧区的试验运行显示:它的捡拾效率是人工捡拾的7倍。

由于车身轻盈,记者在现场看到四五岁的小男孩就可以将捡拾车轻松推走。

这是在西藏比如县活动现场,准备发放的高原捡拾车。 新华社记者唐召明 摄

为了防止小孩在草原上把捡拾车当玩具,被捡拾叉弄伤,设计者为捡拾叉做了护套。操作者还可以随时将捡拾叉卸下,把捡拾车当作单纯的手推运输车使用。

在现场观摩操作的布南说,他希望捡拾车的踏板踏起来不那么费劲,因为脚踏捡拾的动作有点像人工捡拾时的抛粪入篓,既要准确又要力气用得恰到好处。

志愿者李建新是一名老西藏。他在现场操作时不断地提示人们:“脚踏板踩起来不要太用力,不然牛粪就飞出去了!”

这样轻松的操作让布南很满意。虽然妻子没有到场,他认为妻子“一定会喜欢”,而且他希望“每个村民都能得到一台”。

布南的愿望在目前还很难实现。

那曲地委书记松吉扎西在向牧民们解释“惠从何来”时说,如果不是一场爱心接力,首批量产的1000台设备很难从生产车间抵达牧民家庭。

2011年,王光辉在甘南藏区进行社会实践时看到牧区妇女被捡拾粪便的繁重体力活所累,便萌发了发明高原捡拾车的念头。

这是在西藏比如县活动现场,受益扶贫牧民群众推走所领取的高原捡拾车的同时,并捐助两袋牛粪,以帮助当地的养老院和学校,进行爱心传递。 新华社记者唐召明 摄

6年间,他和学生一道,从藏区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断试验改进产品设计,最终以人力机械装置为突破口满足青藏高原偏远地区动力供应不足的实际需求,采用实心轮胎,为料斗添加辅助材料防紫外线照射老化等措施,来确保捡拾车具备免维护、易于拆装,便于转场携带的优势。

为了推动这项校园发明尽快惠及牧区家庭,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会长范小建,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联合20多名政协委员递交了联名提案,请国家关注高原牛粪捡拾车的推广问题,特别是在技术鉴定、扶持政策和扶贫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

范小建说,高原捡拾车看似一件小事,但是意义却很大。青藏高原牧区脱贫攻坚的工作,既要有青藏铁路这样的大项目,也要有精准扶贫、牛粪捡拾车这样的绣花功夫。

据统计,中国西藏和青海等四省藏区目前有75万多户传统牧民。就算到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小康,牧区家庭中的生活能源可能还要依靠烧牛粪,这个现实不会在短期内有根本的改变。

“做好捡拾车的研发和推广必须得有爱心,确实要对牧区群众有发自内心的爱,才能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把这件小事坚持下去。”范小建说。

实现首批量产,资金是难题。上海水利工程集团为此拿出了原本用于企业改制十周年庆典的100万元,捐助了1000台捡拾车,而后沧州新锐机箱面板有限公司接单,无偿生产。

为了让捡拾车真正惠及到有需求的家庭,协会还与农业部、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等部门合作,对比如和当雄两县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进行了遴选。

要得到这辆捡拾车,受益家庭必须先捐两袋牛粪给附近的集中养老点或小学教学点,以便当地的孤寡老人和孩子能多储备一些生活能源。

协会秘书长王健说,设立这样一个门槛也是希望受益贫困户能参与到这个爱心接力当中,以自力更生的精神面貌回馈社会。

他认为,这次的装置推广还是实验性的。由于牧区没有维修点,一个零件或者螺母坏了,整个机械就报废了,所以从产品设计到生产都必须从牧区最困难的角度考虑。捡拾车能否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关键还要看它的使用效果。

去年,中国农业大学出资捐献了56台捡拾车给当雄县的牧民,那一版的捡拾车是绿色。今年,新版量产捡拾车变成了橙色。

王光辉坦言,产品设计一直在改进。

他说:“橙色是国际救援色,一旦牧区出现灾害天气,我们希望捡拾车能帮助救援人员尽快识别受灾牧民,从而展开紧急救援。”

新华社2017年7月22日报道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更多
标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