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CCTV点赞!大学教授跑去云南大山,5年后写出“最牛论文”,看完心服口服!

益美传媒 2019年12月27日 报道 浏览次数:


Winter is coming

彩云之南西双版纳又到了旅游旺季

但是少有人知

从西双版纳景洪市出发

一路向南再行驶3个半小时

还有一处遗世独立的宝藏旅行地

勐腊县河边村

 

这是一个被森林绿波环绕的瑶族村落

民风淳朴,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有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也是都市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村里只有57户人家

却家家有民宿

外观是传统古朴的瑶家木楼

内里却媲美星级特色酒店

24h热水供应、Wifi全覆盖

 

 

看到这些美好的画面

谁又能想到

在2015年之前

这里还只是个深度贫困的村寨

房屋破败不堪,道路泥泞难行

全村没有一户富人

且几乎家家负债

 

 

这么一个在地图上都搜不到的小村庄

却在短短四五年时间里

一跃变身网红旅游地标

它到底经历了神马?

一切都要从一件事和一个人说起

“精准扶贫”和“李小云”

01

李小云,何许人也?

作为一名学者

李小云拥有一份华丽丽的履历

他是中国第一位作物栽培学博士

中国农业大学的文科讲席教授

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

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

顶着”知名教授”的光环

李小云曾参加过30多个国家

乡村发展研究的工作

写过许多研究农村发展的论文和著作

但是工作了30多年后

他开始反思:

“我是一个研究贫困的专家,

却从来没有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住过。

到哪儿去都是干部带着,

洋洋得意,

拿个本,装模作样,问人家:

你家收入多少钱呀?

生活有啥困难呢?”

 

在李小云内心深处

始终有一种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但他更深知

一个人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于是,50岁后,他做出一个重大决定——

到乡村,找寻初心!

他要深入扶贫一线 

把脉贫困根源,了解民生多艰 

真正为中国的乡村和农民干点实事! 

 

在考察了许多村庄后

李小云最终选定了河边村

这个具有典型贫困特征的边疆村落

2015年

在当地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下

他在勐腊县成立了“小云助贫中心”

带着团队住到了村子里

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一次,他要把论文写在乡村里

写在大地上! 

02

河边村的蜕变之路 

所谓“要致富,先修路”

当初,李小云来到河边村时

村里连水泥路都没通

每逢雨季,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

对于靠种甘蔗为生的村民来说

这无疑是个灾难

泥路难行,糖厂的车不愿进村

甘蔗滞销,只能白白烂掉

 

政府用了最快的速度

把一条让河边村和外面世界畅通无阻的

水泥路修建了起来!

 

接下来要考虑的

是改善村民居住的问题 

多年来

村民们住在瑶族传统的纯木质老房子里

没有窗户,没有厨房

加上年久失修

很多房屋都成了危房

尤其是家里养的猪和鸡

白天放出去散养

晚上就赶回来和人住在一起

舒适度且不论了

安全和卫生条件样样都堪忧

 

在构思民居设计的过程中

李小云发现了一个契机

山青水秀、被热带雨林环绕的河边村

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

加上原汁原味的瑶族风情

又邻近望天树景区

一切都堪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他常常看到

有一些自驾游的观光客

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想进村看看

却因为无处下榻

只能在村边逗留一阵就离去

 

何不把房子设计成主客分离的民宿呢?

一来改善村民的住宿条件

二来还能为全村带来增收!

于是,在县政府和驻村单位的支持下

李小云请来了当地的专家

还发挥自己画画的特长和农民一起

设计并建起了示范房

同时传授村民技术

手把手教他们建造自己的新家

就这样,一座座崭新的民居拔地而起了! 

 

从此

村民们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里

这些新居保留了瑶族传统的杆栏式木楼设计

从房梁到围墙都是木质结构

散发着天然的原木清香

通透又舒适 

 

每一家都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

还有一间“嵌入式瑶族客房”

李小云团队又对村民们进行培训

严格按照行业标准

从设备、卫生、餐饮等方方面面

提高村民的专业服务水平 

 

李小云为这个民宿项目取名为

“瑶族妈妈的客房”

自建成运营以来

村民户均增收1.3万元以上

有的农户新增收入超过了3万元

要知道,从前河边村村民

每户年均收入只有不到1万元!

 

做到这些还不够

经过深入调研,李小云发现

河边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是抗风险能力差

从前,村民靠种甘蔗、割橡胶、采砂仁为生

不仅下雨干旱都会造成影响

时不时的,附近象群再来“光顾”一番

看着被糟蹋得稀烂的甘蔗地

村民也只能欲哭无泪 

要提高抗风险能力

就要让收入多元化

于是,在李小云团队的引导下

养猪、养鸡、酿酒、酿蜜

种党参、种木瓜、种芭蕉……

各种副业红红火火开展起来了

其中,河边村自然放养的鸡蛋

通过热带雨林天然出品的微电商平台

可以卖到10元/个的价格!

 

为了让河边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当地妇联和民政的支持下

李小云又通过多方筹资

在村里捐建了一间儿童活动中心

从前光着脚到处疯跑的“熊孩子们”

也有了学习和玩耍的乐园

村民盘永飞6岁的女儿

已经在儿童活动中心学习了一年

说起女儿的变化

盘永飞常常感慨:

从前,河边村的小朋友

几乎都没有上过幼儿园

长到六七岁就直接送去上小学

如今,女儿不仅能接受专业的学前教育

学会了背古诗、简单的识字数数

还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就连普通话都比自己说得好了!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先行

在李小云看来

扶贫应从学前教育开始

一所幼儿园应该是一个村庄的“标配”

孩子才是村庄的未来

 

03

致富,到底靠谁? 

在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的雨露下 

在县乡政府和驻村帮扶单位 

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的推动下 

河边村旧貌换了新颜 

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93年瑶家小伙儿周志学 

初中毕业后就离开了家乡 

在外打工多年 

他打过水井、当过搬运工、学过烹饪 

2016年,听说老家要盖新房的消息后 

周志学回到河边村 

帮父母盖起了新居

 

2018年6月 

周志学家的客房正式运营 

如今已为全家带来3万多元的增收 

他的厨艺也有了用武之地 

做出的饭菜常令客人称叹不已

 

今年,周志学又解锁了一个新身份——

西双版纳雨林瑶家专业合作社CEO

负责统筹全村的规划发展

为了更好地管理村庄

他还去过北京、浙江、山西等地考察学习

这个26岁的小伙子

正在拼命学习、努力工作

带领全村人一起奔跑在致富路上 

 

三年前,周志学返乡时

本来计划帮父母盖好房子就走

那时的他还不知道

自己的命运会发生如此大的转折

而这一切又要源于

李小云团队和村民共同作出的

另一重大决定 

2019年1月

李小云教授57岁生日这天

河边村村民为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生日会

扎根河边村这几年来

李小云和村民们早已成了家人

但是与此同时

他也陷入一次次失眠中 

很多个辗转反侧的夜晚

李小云会想起村民对他说的话:

“李老师你不要走,

你要带着我们致富啊。”

这些话令他内心复杂

他时常扪心自问:

河边村的模式是可持续的吗?

答案是:不可以。

他要怎么告诉村民们——

不是我带着你们致富,

致富要靠你们自己。 

于是,在驻扎河边村的第4年

李小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成立“西双版纳雨林瑶家专业合作社”

把客房餐厅的运营和合作社的管理

正式移交给全体村民

他则手把手培养村里的年轻人

接替自己的团队

继续带着村民致富

 

周志学在合作社村民大会上发言

未来5年

李小云将继续驻扎在河边村

但是他的角色将逐渐

从台前指挥者变成背后支持者

在他看来

河边村永远是村民自己的河边村

让村民学会自力更生

自己管理自己的村庄和产业

是他们必须学会的最重要一课 

04

“网红"扶贫样本的启示 

从2015年到2019年

河边村的蜕变堪称一个奇迹

如今,作为扶贫样本的河边村

已成为扶贫和公益界的“网红”案例

李小云教授在政府领导和学校支持下

探索出的创新扶贫模式

在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役中

也具有许多借鉴意义 

从20世纪90年代起

李小云就开始积极在全国倡导

“参与式扶贫”模式

他坚持农民才是农村发展的主体

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决策

充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李小云教授和村民们讨论民居设计方案

为了真正融入村民

李小云带着团队搬到了河边村

住进破旧漏风的木屋中

真正去了解村民,倾听村民

赢得他们的信任

所以河边村的每一个项目

都是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并得到一致认可后

才付诸行动的

从重建民居到开展副业

村民们都不是一味地等、靠、要

而是积极学习、亲身参与

主动贡献智慧

针对客房经营、农副产品种养殖等

开展的专业培训

不仅是赋权于民,更是赋能于民! 

 

李小云教授为村民培训客房服务之一:熨衣服

 

因地制宜,发展复合型产业

也是河边村的一大宝贵经验 

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

李小云为河边村开出了

一剂精准的扶贫药方:

以会议旅游经济为主导产业

以当地特有农产品为辅助产业

以传统种植业为基础性产业

为了支撑起这一复合型产业格局

又针对性提出了包括

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景观绿化

住房改造、公益型社区建设等

多方面的扶贫规划 

 

河边村拥有现代化的会议厅

  

也拥有富有情调的酒吧

 

在勾画这一蓝图的过程中

李小云也在不断为河边村导入现代要素

他说:保护传统最好的办法

就是让传统在现代中生存

瑶族传统的建筑和文化

可能在贫困中走向衰落或消亡

但是因为现代卫生间、厨房等设备

现代化经营模式的引入

传统瑶族木楼得以保存下来

传统瑶族文化也得以被更多人看到

最重要的是

因为村庄有了现代化产业

年轻人才更愿意留下来

走出去的年轻人也愿意回来建设家乡

有人才,乡村振兴才有希望


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

优势互补,协力发展

走好扶贫“最后一公里”

则是河边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另一启示

从政府到大学及社会公益组织

从村民到社会爱心人士

各方力量的并肩协作

不仅提高了资源的互补性和使用效率

也保证了每一项扶贫资源

在“最后一公里”落实得专业高效

李小云教授说:

河边村的变化不是他一个人的贡献

在他的后面

有县委的书记、镇里的书记和干部、

有帮扶单位的领导和干部

那无数留在村里的足迹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河边村的蜕变也是全社会力量

也是中国特色扶贫模式的典型案例!

 

今年58岁的李小云,

一直有一个愿景: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一千多年前

唐代诗人白居易

在严冬里因为穿上新制的布裘

感到通体温暖如春

写下了这首怜悯天下苦寒百姓的诗: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它也成了李小云的奋斗目标

多年来,他最大的梦想就是

能帮助所有贫寒之人有一个安稳温暖的家!

 

2019年12月29日21:45

锁定CCTV-12社会与法频道

《社区英雄》

跟随主持人张越亲临河边村

一起看看河边村的蜕变传奇

 

作为一档纪实类公益节目

《社区英雄》开播八季以来

已累计报道了近百位

行走在公益前沿的公益人故事

他们和李小云一样

都是充满担当和使命感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一群人

《社区英雄》正是通过展现

这群人的公益实践和志愿服务精神

纪录社会文明的进步

传递全民公益的温暖力量!

用心指引 为爱前行 

给世界多一点善意 

多一点温暖 

我们都是社区英雄 

第8季《社区英雄》正在热播中 

欢迎关注! 

 

新一年《社区英雄》即将开启 

自12月8日起 

在CCTV-12社会与法频道 

每周日晚21:45播出 

主持人张越走出演播厅 

以记录、体验和深度访谈的方式 

走近这些优秀的“第一线”公益人 

面对面的思想碰撞 

带出他们可贵的公益故事和思考 

这也是最经典的“张越访谈”

在《社区英雄》平台的再现

益美传媒微信公众号2019年12月26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