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立德树人好老师 | 孟繁佳:春风化雨润桃李,俯首耕耘见东风

信电学院 通讯员刘是瑾 2019年09月08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编者按】稻麦如浪,五谷清香。在收获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过去一年中,我校涌现出了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典型,各个学院对其中的部分优秀教师进行了专访。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新闻网特推出《立德树人好老师》专栏,通过讲述这些优秀教师立德树人、筑梦农大的故事,展现他们坚定信念、率先垂范、教书育人、勤勉治学的时代风貌。

谈到为何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健谈的孟繁佳老师思索良久。没有刻意地去规划,也没有“货比三家,权衡利弊”,机缘巧合四个字足以概括。“低头拉车比抬头看路更为重要”——这句话伴随着他在教学育人这条路上兢兢业业。

孟老师在农大任教七年,期间担任多项学科竞赛领队和指导教师并取得优异成绩;指导培养在读硕士研究生4人,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人。同时,他投身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发表多篇期刊论文。在2018-2019学年度,他的教学工作量超过500标准学时,竞赛指导工作量超过300标准学时。

他正以自己青春的力量,书写着属于教师的最美篇章。

杏坛育才,桃李芳香

孟老师戏称,IT行业工作是996,老师们是007。近五年,他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院级教改项目2项,参加校级教改项目2项。目前担任《电子电路技术训练》核心实践课负责人,对原有《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三门实验课进行整合,打通知识点,建设基于全院平台的“三电”核心实验课程。经过2017-2019学年度的两轮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孟繁佳老师积极尝试给学生一个更为轻松的环境去实践——给学生配备可携带回宿舍的实验器材,将有限的上课学时转换到课后去实践摸索,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学生之间基础差异的问题。

近几年,孟老师的竞赛指导教学成果也尤为显著。他担任领队和指导教师的多项学科竞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50余项——如在2017年美国ASABE大学生机器人设计竞赛中夺冠;2018年8月,在我校组织承办的“全国智能互联创新应用设计大赛”中取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闯入华北赛区决赛,并以决赛第9名的成绩获得华北赛区一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获得国家三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华北五省机器人竞赛”获得华北赛区一等奖1项;“北京市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北京市二等奖1项;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北京市二等奖3项,北京市三等奖6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北京赛区二等奖2项等佳绩。

提到这些成绩,孟老师强调——这是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指导老师团队和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有牢固的基础,才有华美的建筑——正是有了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作为基础,老师们带领同学们全身心投入为学校和学院赢来了奖杯与口碑。

踏实科研,仰观山河

在被问及如何平衡工作中遇到的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是否在科研与教学二者间有所侧重时,孟繁佳老师认为——面对教学与科研是每个人都是要有所平衡的。他的回答引人深思:“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搞好教学的前提就是要在科研上有所擅长,如果在指导竞赛的过程中对所指导的内容没有深入的研究,工作将难以进行。教学过程中也会与学生一同碰撞出新颖的科研点子。”

面对如何分配精力,孟老师表示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内会在科研与教学之间有所侧重和聚焦,但是从长远来看,教学要与科研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由此看来,孟老师不仅在团队带领、教学工作中桃李芬芳,在科研工作中也兢兢业业。他在2018年获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横向课题2项,近3年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1项.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孟繁佳老师立足教育事业,踏实科研,仰观山河,不断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因材施教,以德育人

如何评价孟老师?我们得到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来自不同年级层次学生的回答,这些回答无一不让人感叹,除了出色的教学能力与踏实的科研作风,孟老师的人格魅力也是让他在教师岗位上发光的重要原因。

孟老师认为与学生和谐的关系是教学顺利的重要保障,而营造这种和谐关系的关键是深度的沟通。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和自己熟悉的、欣赏的人一起工作不容易产生难以调解的问题。团队中彼此了解的团队意识和全然放松的学习工作环境,是一个团队最珍贵的部分。鉴于此,孟老师经常与学生交流——不只是工作学习中的事务,他还关心学生的生活,在学生眼里,他亲切随和、幽默风趣却又不失严谨,彷佛一天24小时都活力满满。

孟老师觉得,老师对学生来说应是“亦师亦友”的存在,他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位老师,站在这个角度,与学生换位思考,坚持“付出绝不少于学生”的师生相处模式,最终与学生的关系归结为“朋友”。

他看重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面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时,孟老师认为本科生与研究生在能力上不应区别看待,但是在培养方法上应有所不同。要着重培养研究生对一个项目、一次研究的宏观看法和深入的思考与创新,从零开始到最后做出一个完完整整的作品;而本科生则是要夯实其基础,锻炼其消化知识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完整比完成更为重要。”孟繁佳老师在教育上一向如此实践。潜移默化中,他将自己心中的责任感和对待生活的热情“完整”投入到教学事业中,而非单单机械“完成”教育工作,收获了学生们的爱戴,他们说——“作为孟老师的学生,每天都充满希望。”

曲辰情深,稼穑传承

孟繁佳是个“土生土长”的“农大人”,他果断又坚定地表达自己作为“农大人”的骄傲。从本科到硕士,从博士毕业工作到现在,孟老师在农大学习、工作了十八年。无论是读书期间导师对他的谆谆教诲,还是工作之后与前辈同事乃至与学生的交往,都加深了他对这所学校的爱。他讲起信电的传承精神——“学院的付出与学生的回报一起建设着更好的信电学院,更好的中国农大。信电人该有这样的情怀,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这是孟繁佳对于农大与信电学院的拳拳之爱。他曾受惠于学校与导师的谆谆教诲,也耳濡目染了农大人薪火相传的优良品质。现如今,他站在教师的岗位上以深情的目光回顾往昔,展望未来——握紧手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接力棒,汇入了传承稼穑精神的大潮。他是大潮中的一份子,亦显波涛。

教师的职责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孟繁佳老师在普通的教师岗位一直坚守这四项教师信条,努力做好这四项之间的平衡——在人才培养上他桃李芬芳;科学研究兢兢业业,以科研成果服务社会,传承农大人“育天下之英才”的优良传统,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孟祥慈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