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立德树人好老师 | 王书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动科学院 2019年09月09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编者按】稻麦如浪,五谷清香。在收获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过去一年中,我校涌现出了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典型,各个学院对其中的部分优秀教师进行了专访。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新闻网特推出《立德树人好老师》专栏,通过讲述这些优秀教师立德树人、筑梦农大的故事,展现他们坚定信念、率先垂范、教书育人、勤勉治学的时代风貌。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王书敏老师说:“教师这个身份是我的第一身份也是我离开工作岗位时最后的身份。一人为师,桃李天下,作为老师,其他事情远不能和引导学生的意义相提并论。身而为师,不愧为师。”

以梦为马,不负为师

不是因为学了师范才当老师,而是梦想当老师,才再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师范。怀着一颗对教师工作无比热爱的心,2013年至今,王书敏老师在农大任教已有6个年头。谈起初来农大任教的情形,王书敏十分感慨。为了讲好家畜繁殖学这门课,她不仅跟繁殖团队的前辈教师虚心学习,私下里也通过网课学习等形式,不断从其他老师的教学中汲取经验,在学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也在学习中找寻最佳的方法。每次备课,王书敏都会“跳出教材”,把该领域最前沿的知识、技术、理念、成果分享给学生;她还自己亲力亲为制作教具,运用3D打印技术、运用树胶材料做成临时标本,让学生通过感受具象的实物,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而在授课环节,王书敏更是有自己的方法,相比“平铺直叙”,她更愿意运用案例,因为在她看来,对知识的掌握不能只停在表面,凡事都应该多思考,“我们目前对生命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老师除了传授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通过引入一些不同类型的案例,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例如大家都了解龙凤胎,认为是两个卵子分别于两个精子结合而形成,但是澳大利亚的半同卵双胞胎,确是由一个卵子和两个精子结合而形成,学生既觉得不可思议,又会积极地去寻找答案。这样学习自然而然成为开放性的学习。”

学生对实验课兴趣不高怎么办?在第一次讲完实验课后,王书敏老师面对兴致不高的同学们,陷入了沉思。要想提高同学们对于课程的兴趣,就要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在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交流过自己的想法后,王书敏当机立断,将团队科研工作中常规的实验技术、又本身与繁殖理论密切相关的卵母细胞、精子、胚胎等相关实验,分阶段、分重点地引入到本科生的课堂中,丰富了原来实验课的内容,而这也使得中国农大成为了全国唯一一所将体外受精实验全面落实到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大学。一位学生如此评价王书敏老师对于实验课的“改革”——“第一次亲自动手并看到胚胎时,是欣喜、震撼,感慨生命的神奇,也更懂得了尊重生命的意义。老师能将这样的实验带到课堂上,真的挺感激的。”

“我常常想,现在教学生的这些知识,当他们大学毕业时,他们还能记住什么。不管他们记住多少,我想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对学生来说更重要,所以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引导他们不断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王书敏十分注重和学生的平等交流,愿意倾听学生的感受、反馈。

除此之外,基于动物繁殖学和动物繁殖学实验的学习,王书敏老师还开设“胚胎兴趣小组”,在全院范围内招募对胚胎研究感兴趣的同学,开展包括精子体外获能、体外受精、不同时期早期胚胎收集以及胚胎冷冻保存等内容的研究,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为其未来多方位的发展奠定基础。

每一位教师在走向讲台的那一刻,都希望所有学生的眼睛是望着他的,为了学生,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中国农大的学生是很优秀的学生,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上了我的课后,都有所收获。”在王书敏看来,这似乎已经变成她站在讲台上的信条,因为热爱而不知疲倦,因为热爱而感责任重大。

教学科研,孜孜不倦

2019年6月,王书敏老师荣获北京市第十一届青教赛工科类比赛二等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单项奖。从学院的初赛到最后的北京市比赛,提起备赛的过程,王书敏久久难忘。赛制与往年相比难度有所提升,面对困难,王书敏却更加坚定了“正因为难做,才给了自己更大的机会”的信念。“与别人的优势相比,可能自身能力、经验都不足,但人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努力程度。进一步就是一个机会,退一步就等于自动放弃。”如何在20分钟的时间内让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家评委和学生评委认可自己的讲课呢?从选题、内容设置、语速、板书、幻灯片制作、教案设计等等,每一个细节都要深思熟虑。这里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很多的不足,例如板书就是自己的弱项,为此,王书敏将自己设计的教具与板书相结合,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课堂内容呈现给评委。面对比赛结果的肯定,王书敏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看到在场的学生全程专注听讲、在课结束时还意犹未尽的状态,王书敏觉得很开心,在她看来,能打动学生是作为一个老师最有价值的事情。

而在科研方面,王书敏面对科研坚定平稳的心态是在研究生时期渐渐磨练出来的。学生时代的王书敏,虽然实验室师姐教给的操作流程是固定的,但她总是决心要做就做到最好,自己查阅资料,探索可变条件,不断摸索,在王书敏看来“做实验,不是鼓励犯错,但是每一个学生都要有用于面对错误的勇气,不断尝试,发现错误,勤奋改正,这是每位学生在实验室应该做到的。她的一位本科生如此评价王老师:“在实验与科研方面,王老师可以说是我的领路人,开始进入实验室学习实验,就是王老师亲自带着我们做的,她鼓励我们多练习、多动手,不要害怕失败,实验没有成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要多思考实验操作中的细节才能更好地提升实验技术,遇到研究思路上的问题,要多讨论、查询文献,找到解决的办法”。王老师的认真负责与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我最敬佩她的地方,给了我树立了榜样,是我成长道路上的良师。”面对科研,王老师并不急于求成,而是认为要踏踏实实地把课题每一个阶段做好,不管结果如何,它是扎实研究的成果。也正是这样的精神态度影响着她的学生,他们也在潜移默化中踏实刻苦,走向更远的未来。

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生循循善诱,对待科研严谨踏实。6年的岁月中,王书敏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应有的精神风貌,也助力着更多的青年学子,在追逐梦想、服务社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责任编辑:孟祥慈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