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保护性耕作技术助力精准脱贫攻坚的新样板

农业机械微信公众号 2020年11月13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文|李社潮

知谷自媒体作者

在东北黑土地上,近几年一直活跃着一支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参与助力精准扶贫攻坚的队伍。

他们就是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与众多农业科研院所、农机推广机构、农机企业等单位和近百个黑土地保护技术示范基地共同组成的以致力于发展保护性耕作为目标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黑土地保护联盟)。

在我国正在进行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中,黑土地保护联盟将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帮助扶贫脱贫的科技武器,以支持指导贫困村发展壮大玉米种植产业摘掉贫困村帽,书写保护性耕作助力扶贫脱困的朴实篇章。

帮助贫困户应用保护性耕作增产增收

在科技精准扶贫中,黑土地保护联盟选择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即发动各个合作社基地为贫困户提供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服务,帮助贫困户把地种好、及早脱贫。

据调查,黑土地上的农村贫困户,相当一部分家庭收入来源单一,仅靠种植玉米维持收入。而且这些贫困户普遍缺乏应用先进技术耕种的条件,一般自己无法种植,大多数将土地承包出去,每年每公顷地少收入数千元。

长春市九台区风财农机合作社基地,多年来每年为当地贫困户免费提供20多hm2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服务,帮助贫困户脱贫。该合作社的做法得到了黑土地保护联盟的认可并大力推广,其成功经验在联盟微信科技大讲堂上进行宣传推广。

黑土地保护联盟还在技术培训班、工作会议上,对示范基地引领帮助贫困户应用保护性耕作脱贫致富进行安排部署,并提出明确要求,从而推动更多的合作社基地,积极投入到帮助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体现出联盟成员作为,彰显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科技扶贫中的作用。

2017年以来,吉林省双辽市学文农机合作社、辽宁省铁岭县鑫昇地农机合作社、内蒙古科右中旗高明农机合作社等30多个联盟合作社基地,先后加入了为本地贫困户免费提供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的行列,帮扶贫困户近100个。

2019年底,吉林省榆树市八号镇大岗村贫困户宗大全家庭年收入第一次达到了脱贫水平,五十多岁的老宗感激地说,“我家能够脱贫,晨辉合作社帮了大忙,从2017年开始,连续3年,他们免费提供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服务,我家这1.5hm2地,每年能够多挣八九千元,实现了脱贫”。

为贫困户提供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使贫困户节本3000元/hm2以上,加之免收作业费,实际为贫困户增加收入近5000元/hm2。

目前,通过这种帮扶方式实现脱贫的贫困户达到89%,其家庭收入有了稳定的保障。剩余的贫困户,合作社示范基地将继续加大帮扶力度,争取在2020年底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

技术助力贫困村发展壮大种植产业

丙字村是吉林省乾安县所字镇一个极为偏僻和贫困的村庄,村内常住86户195人,其中35户58人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别占比40%、30%。

全村有耕地629hm2,土壤贫瘠,沙化碱化严重,交通闭塞。同时该村位于生态保护区内,不能发展加工业、大规模养殖业,因此脱贫成为大难题。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壮大玉米种植产业,以此增加农民收入。

2015年,乾安县农机推广站蔺向志工程师下派到丙字村任第一书记,他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以大面积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来改变贫困现状。蔺向志主动与黑土地保护联盟联系,请求技术上的指导帮助。

为了帮助丙字村尽快脱贫,黑土地保护联盟将该村的农机合作社纳入联盟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基地。在联盟组织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现场会、论坛交流活动中,都免费邀请该基地参加;每年选派科技推广人员到丙字村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导和培训,深入田间讲解免耕播种、秸秆覆盖等需要注意的事项,秋季专门帮助该村进行玉米测产。

黑土地保护联盟还号召成员单位对丙字村给予赞助支持。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为他们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化肥,长春市恩达农业装备公司为他们提供了苗期深松施肥机。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联盟基地农机合作社保护性耕作技术上的示范引导下,丙字村2015年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180hm2,2019年快速增加到600hm2,实现整村推进。

通过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丙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通过实施该技术实现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充分彰显出保护性耕作助力扶贫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力量。

一是玉米产量大幅提高。由6250kg/hm2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500kg/hm2左右,实现增收1800元/hm2左右。

二是节约生产成本。过去传统的耕作模式,春播过程包括搂秆、运秆、灭茬、起垄、坐水、播种、镇压等工序,而保护性耕作采用免耕播种机一次作业完成,仅这一环节就节约成本1200元/hm2左右。

三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节本增效3000元/hm2左右,全村600hm2玉米增收180万元。

四是培肥地力、保护环境,为秸秆利用找到了出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智力爱心相助“一米一薪”传帮扶真情

近年来,黑土地保护联盟送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导和培训到贫困村。组织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吉林省梨树县农机推广总站等联盟成员,积极开展智力帮扶贫困活动,先后10余次到吉林省梨树县、乾安县、东丰县、双辽市和内蒙古区兴安盟等地,深入到贫困村、农机合作社等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传授和田间地块现场技术指导,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帮助贫困户在玉米生产上节本增收。

吸纳贫困户在合作社季节性务工是联盟合作社基地扶贫的又一做法。据统计,示范基地共接纳8个贫困户中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员,在合作社参加一些生产环节的农活,每年每个人的收入少则3000多元,多则五六千元。为这些贫困户脱贫起到了一定帮扶作用。

吉林省东丰县新巨强农机合作社基地为了帮扶本村一残疾人贫困户脱贫,把他安排到合作社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轻活,同时还将他作为合作社的成员,参与合作社的分红,如今这名残疾人员已实现脱贫。

除此之外,黑土地保护联盟示范基地的成员还从细微小事做起,从生活上帮扶更多的贫困人员,传递出联盟人员帮扶贫困的爱心。

吉林省农安县亚宾农机合作社示范基地,每年为5个贫困户每户提供200包价值600元的打捆玉米秸秆烧柴,春节为他们送去米、面、油。辽宁省调兵山市百利家庭农场基地每年给当地的贫困户赠送玉米秸秆包或者玉米芯作为烧柴。

农业机械微信公众号2020年11月11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