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3·5学雷锋 | 窦志扬、董如斯:志愿是奉献,更是收获

校团委 马忆遥 董鹏程 张紫琨 陈露娜 梁博文 2020年03月0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网讯 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岗位,以广阔无疆的大爱充盈内心,“向上”与“向善”是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的精神内涵。志愿服务是了解社会、帮助他人、提升自我的重要窗口,农大青年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365天不间断生动阐释着雷锋精神的内涵。志愿农大优秀志愿者窦志扬和董如斯就是其中的代表。

志愿者窦志扬和董如斯主要的服务对象分别为天使心项目的身心障碍儿“爱奇儿”、二里庄社区的“残疾人大朋友”,他们的志愿服务围绕关心和陪伴这样一群大小朋友而展开。

内敛的深情与放空的自我

志愿初心之于志愿者,就好比船锚之于船,在遭遇挫折时回想起深扎心底的执念,便有了咬牙坚持的勇气。

窦志扬说:“志愿于我,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纽带,通过它我得以去到更多的地方,结识更多的朋友,而失去这个纽带的话,我的大学生活将会黯然失色。”憨厚内敛的他并没有一腔喷涌的热血冲动,更多的是一种默默的、无声的感情。在他眼中,志愿是他自己的一片净土,是割舍不去的一种习惯。

董如斯说:“帮助别人对我而言是件快乐的事,在志愿活动中可以放空自己,是个短暂休息的过程,因为在志愿服务中只需要纯粹考虑怎样去给帮助对象更好的服务,其他什么都不需要想。”志愿是她航行千里后得以停泊的港湾。

与大小朋友交朋友

问到如何与爱奇儿、大朋友相处沟通时,两位志愿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交朋友”这个词。例如,第一次接触爱奇儿时,窦志扬会仔细向家长询问有关这个孩子的喜好、需求和要注意的地方,以便更好地与孩子拉近距离。同时他强调:“聊天的态度要像是好朋友一样,既不能居高临下,也不能逃避交流。”

董如斯也认为,志愿者首先要平等地看待大朋友,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生活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给予大朋友真切的温暖。仔细一想这并不奇怪,尽管爱奇儿和大朋友在物质条件上的确需要社会提供帮助,但也不能忽视他们精神上的渴求——平等。先天或后天的不幸使他们在某些方面无法完全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不难想象他们受到过多少特殊对待。这样的对待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都在无形地告诉他们:“你们是特殊的存在”。而这样的特殊是他们无力选择的苦难。因此这就需要志愿者在陪伴时考虑对方的感受,把自己放在朋友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沟通往往变得无碍且深入。“当真正深入了解他们时,会发现他们与我们没什么不一样。”

学会爱人,学会奉献

通过志愿服务中陪大小朋友聊天、做游戏,两位志愿者学到了爱人的第一步是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除了志愿者,社会需要更多人去接纳、体会这些群体的需求与难处,从而消除偏见。

窦志扬说:“在志愿中你得到的是一种对环境的新鲜感、一种对岗位的责任感和一种对新知的渴求感。”董如斯也说:“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做的越多便会收获越多,成长越多。”志愿是奉献,更是收获。它会是从未体验过的乐趣,难以割舍掉的情谊,尽管可能会有遗憾,有困难,但不会让你后悔。

责任编辑:马文哲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