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十朝古都”焕新颜

前线客户端 2021年10月03日 报道 浏览次数:

1949年4月23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被誉为“十朝古都”的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长达22年的国民党政府的覆灭,也预示着一个崭新的中国即将如一轮红日,在世界的东方冉冉升起。

在淮海战役后,国民党政府加紧进行政治上、外交上和军事上的准备,妄图和共产党“划江而治”。在政治上,蒋介石宣告“引退”,退居幕后指挥。“副总统”李宗仁成为“代总统”,并派代表团前往北平进行和平谈判,以图为国民政府争取时间;外交上,国民政府企图继续得到美国援助,并期待国际形势能够突发变,使美国直接介入中国问题;军事上,则在东起上海西至宜昌的长江岸边组织了百万大军,企图构筑所谓“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并为编练新兵提供时间。

早在1949年1月25日,蒋介石就在溪口同何应钦、汤恩伯等人研究长江防御。蒋介石认为长江防御过于宽广,应当将军队集结于京沪杭三角地带。根据蒋介石的指示,汤恩伯开始构筑江防工事、封锁长江交通,部署水雷和滩头阵地,“清剿”共产党在江南的游击武装,妄图“用海空优势,与长江天险之利,拒止匪于长江以北,争取适当时间,重新整备新生力量,企图再举”。

而此时的解放军在渡江上也有重重困难。解放军官兵以北方人居多,大多不熟悉水性,甚至很多人不会游泳。同时,解放军缺少指挥大规模渡江作战的经验,既没有空军、海军和水上作战武器的支撑,又缺少船只和熟悉长江水情的船工。更重要的是,长江北岸刚刚解放,当地党组织尚不成体系,百姓也未全面发动起来,粮草筹集和群众动员工作等工作的难度较大。

面对上述困境,渡江部队加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其中,船只和水手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准备好船只水手,渡江部队制定了严格的抚恤、贫困救济和补偿政策,并积极动员老区人民提供船只。至渡江前夕,渡江部队共筹船只9400只。渡江部队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做好渡江的训练准备。部队一开始进行的是“旱地划船”训练,或在小河沟里划船转圈,以增强抵抗惧怕江水和晕船的能力。随着训练的深入,渡江官兵开始抱着门板或稻草编成的救生圈在冰冷江水中练习,以期在战斗中战胜长江的惊涛骇浪。在军事准备进行之际,渡江部队的政工干部深入刚刚解放的江北地区,用最大的耐心、最诚恳的态度拉近彼此的距离,再以最朴实的道理让长期生活在国统区的百姓知道党的信念和宗旨。在细致的工作下,当地百姓逐步认可了解放军,形成了军民鱼水情的动人场景。

4月21日,在国民党当局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的情况下,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当夜,长江上千帆竞发,万炮齐鸣。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冒着国民党的密集火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1000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在渡江战役的百万雄师中,以第三野战军第八、第十兵团共35万兵力组成东突进集团,由粟裕、张震指挥,于江苏江阴至浦口间渡江,承担了解放南京的重任。22日凌晨3时,在地下党组织的策动下,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守军宣布起义。江阴要塞是护卫南京的江防门户,它的失守宣告南京的东面门户洞开,再无险可守。随后,解放军攻占扬中,并登上长江南岸,曾经被国民党寄予厚望的急流巨浪和岸防工事被证明不堪一击。

22日清晨,解放军第35军抵达南京近郊的浦口,南京的轮廓映入了解放军官兵的眼中。35军103师侦察连官兵首先过江。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员冯子厚组织爱国官警200余人,负责维持治安,保护市政设施和国民党遗留物资。至23日凌晨,解放军35军先头部队攻入南京总统府,两名侦察员爬上了总统府门楼,扯下青天白日旗,换上了鲜艳的红旗。23日白天时,解放军的大部队也进入南京。工人、市民、店员手持自制小红旗拥挤在道路两边;市民把茶水倒进解放军官兵的碗或瓷杯里;中央大学的学生在路边唱着“解放军的天是明朗的天”。太阳再次升起,照耀着南京城,也照耀着奔流而去的长江。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在听闻南京解放的消息时,激动地写下了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划江而治企图的失败,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从此,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一页。

作者简介:张晏齐,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研究员

前线客户端2021年10月3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