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吴才聪:北斗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C114通信网 2021年10月09日 报道 浏览次数:

C114讯 10月9日消息(水易)日前,在2021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期间召开的“202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吴才聪,发表《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大数据构建及应用》的主题演讲,重点分享了基于北斗的农机的大数据管理。

吴才聪表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高成本、低效率、高污染等严峻问题,实现节本增效、节能环保、稳产高产是必然选择。卫星导航能够提供高精度时空导航信息,为农机精准导航、精准作业和精细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有助于解决农业发展问题。

据悉,北斗二号建成后,北斗在农业领域得到了规模化应用推广,例如农机自动驾驶、农机作业检测、农机运维管理、农机精准作业、海洋渔业应用等等,极大促进了农机提档升级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谈及北斗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程,吴才聪表示,早在2010年前后,所有的导航技术都是引进国外,虽然农机自动驾驶好用,但由于成本原因,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进入到2013年开始,随着北斗补贴,示范项目的推进,北斗前装的立项,在历尽国产化、规模化、前装化的洗礼后,北斗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走向数字化的道路。

吴才聪介绍,中国农业大学积极推进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大数据应用。以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某项精准农业应用项目为例,通过对小麦收割机前装自动驾驶、北斗远程监测终端设备,收集数据并汇聚到平台,包括收割机每天的工作时长,每天收割的作业面积,累计的作业面积等等,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算法,对获取的对获取的农机作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大数据正在改变农机作业、组织和管理方式。”吴才聪表示,从宏观的角度看,可以整体掌握小麦收割进度;从中观的角度看,能够追踪农机的位置和工况,围绕收割热点区域配置配件和维修资源;从微观的角度看,大数据是跨区转移帮手,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收割作业。

与此同时,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发现,大数据可以量化评价我国农机分布均衡性、农机利用率和农机作业效益,揭示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现状、特征和问题,为我国农机政策的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不过,吴才聪坦言,当前农机大数据应用也有诸多痛点,一方面是数据管理问题,另一方面是数据挖掘尤为关键,但是一般企业不具备这样的专业队伍和高效的算法能力。

吴才聪表示,国家农机作业大数据的首次应用,既是壮举,也是创举。它首次集成了国内主流小麦收割机制造企业的北斗定位数据;首次实现国家级大范围农机数据共享和大数据应用服务。面向未来,要积极推进北斗融入业务管理体系。

C114通信网2021年10月9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