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乡村要发展,就要让年轻人有舞台

澎湃新闻 2021年03月11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牌子已经永久性摘下,这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是一个工作的两个方面,本质上是一回事。脱贫攻坚让最贫困的人口解决了生存问题,乡村振兴则要解决乡村的发展问题,这是不同阶段的重点转移。”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原国务院扶贫办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小云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此,李小云解读称,5年过渡期或有如下用意:其一,刚脱贫的地区,脱贫产业还不稳定,一些项目产生收益还需要几年的周期,因此需要继续稳固产业。其二,脱贫群体的发展能力仍需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其三,5年过渡期便利了乡村发展项目与行政管理周期挂钩,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了动态监测、加大培训等一系防止规模性返贫的举措。对于脱贫群体的返贫风险,李小云表示,“刚刚越过贫困线的这几千万人非常‘脆弱’,他们还没有充分的时间来积累发展能力,积累财富,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所以要建立返贫的起动态监测、动态报告机制,随时发现,随时帮扶。”

6年前,李小云带领中国农业大学的数名师生组成“小云助贫”团队,深入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一个贫困村——河边村,驻地扶贫。从2015年初至今,农大师生帮助河边村村民发展民宿、改造房屋、重整村容、开办幼儿园……如今的河边村已成为团体会议、学生游学等活动的热门选址。现在,由村民们自主经营的“瑶族妈妈客房”成了不少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而在6年前,河边村还普遍存在人畜混居的情况。

数年来,面貌一新的河边村吸引了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村经营民宿及相关产业,在农大师生的培训下,民宿经营管理、乡村发展治理中的许多环节,本村的年轻人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李小云表示,目前人才缺乏仍是我国乡村振兴中普遍存在的短板,亟待解决。“乡村要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年轻人干事的舞台,只有农业的话,很难吸引年轻人回乡发展。所以要注重三产融合,要发展新业态,让乡村和城市联系起来、流动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只有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人才能留得住。”

已在河边村驻村数年的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董强有类似的体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董强表示,“脱贫攻坚阶段,行政力量引导不少人力流入乡村,比如我们高校师生。但到了乡村振兴的阶段,就要解决怎么基于市场的需求,让人们自发流动到乡村。”

董强同时提出,激发潜藏在乡村社区中的内在发展动力很重要。“6年了,在河边村的村民仍是同一批人,但他们最后干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成果,这就是激发了他们内在发展动力的结果。”

董强表示,在乡村建设中,培养人才很重要,只有在社区中培养出了有能力有担当的团队,产业项目才能持续发展。“在乡村组建团队,很重要的用人标准就是‘偏才’,各种‘偏才’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全才’的团队。”

在董强看来,年轻人应该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力。“在一个乡村社区中,中年群体应该成为决策的群体,老年群体应该成为社区文化传承的群体,而年轻群体应该成为行动的群体,乡村振兴最终需要不断成长的年轻人向前推动。”

澎湃新闻2021年3月11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