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多位专家解读:脱贫攻坚如何更好衔接乡村振兴

新京报客户端 2021年03月22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3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全面部署了脱贫攻坚之后,平稳过渡、接续乡村振兴的任务。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解读《意见》中的关键内容。

京郊的美丽乡村。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长效机制 仍要聚焦落后地区

《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包括保持主题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等。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解释,这意味着,脱贫攻坚之后,扶贫会从攻坚战转为常规性操作,“消灭绝对贫困之后,还有相对贫困。未来的助贫减贫工作,将会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在一起。而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战略,其实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从总体上看,乡村振兴工作未来主要还是要做好落后地区的乡村发展工作,毕竟发达地区的乡村条件更好,国家政策的重点还需要聚焦落后地区的农村。”

《意见》也指出,未来将在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聚力做好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

扶贫资产 要强化管理也要持续发展

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国家及社会在落后地区投入了大量资源,形成了分散在全国范围内的扶贫资产,如扶贫车间、扶贫大棚等。数据显示,在产业扶贫中,仅政府投入就超过4000亿,92%的贫困人口参与到了扶贫产业之中。在接续期间,这些资产何去何从?

《意见》指出,要“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

除此之外,如何保障扶贫资产,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毅认为,“过去的扶贫产业发展,主要是政府推动的。但同时,产业本身也是市场中的一环,如何应对市场风险,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产业机制,促使产业自身产生发展的动力,不断地更新自我,持续发展,是扶贫产业未来需要考虑的”。

城乡一体 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

《意见》多处指示,在财政资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加强政策的衔接,保障乡村发展的持续性。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陆继霞表示,乡村振兴,也是城乡融合的过程,“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都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部分。而在全社会领域,还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精神面貌、文化环境、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这需要非常强力的推动力”。

中国社科院农业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以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为例,这是今后国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国家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之一,是乡村公共服务落后。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城乡差距日渐缩小,但在许多方面,仍未平等,如社会保障水平。对此,党国英认为,“目前还是要继续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城乡居民实际享有的同等社会保障水平,还需假以时日。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必须与居民的收入挂起钩来,而消除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又需要农村产业的发展,这需要一个过程。”

再组织化 乡村振兴需坚持党的引领

《意见》表示,要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路径,包括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等。

脱贫攻坚历程中,党建引领成为各地脱贫最重要的经验之一。过去几年的工作中,乡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加强,也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表示,“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意义重大。这意味着把党支部作为农业农村发展重要的组织资源,加强基层组织在组织资源方面的作用。同时,基层党组织直接与农户对接,发挥党支部作用,也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具体的实践路径”。

新京报客户端2021年3月22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