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国际发展援助与国家形象提升”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中国报道 2021年04月14日 报道 浏览次数:

4月8日,由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和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明研究中心承办的“国际发展援助与国家形象提升”学术研讨会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举行。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欣阳主持会议,业内专家学者围绕“国际发展援助与国家形象提升”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讨会现场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陈丽云指出,中国是医疗卫生领域国际合作的倡导者、推行者和践行者,但中国国际发展援助和国家形象提升还需要克服西方国家的权力逻辑所制造的障碍。

宋欣阳对我国医疗援外历史、特点和卓越贡献进行概述,并对美国、日本、韩国等传统援助国的医疗援助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他建议:一是深入开展医疗援外研究,使之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二是在策略上应强调医疗援外的发展有效性,“授人以渔”,在受援国卫生治理能力提升方面给出“中国方案”;三是技术合作中应针对受援国疾病谱开展医学技术援助;四是外援方式上应将医疗队派遣、医疗援建项目和医疗物资援助等方式“软硬”结合,发挥协同效应;五是应进一步完善医疗援外人员的工作生活保障,以人为本服务国家形象构建;六是打造中医药医疗援外的品牌项目,发挥中医药在治已病、治未病和治疫病的独特作用,服务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医疗卫生领域是我国对外援助中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是可以与美国等西方传统援助国开展竞争与合作的主要发展领域。因此,加强对医疗卫生援助的重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形势下,一方面,在多边领域要突出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传统优势,积极引领发展议题的设置,做好与美国等西方传统援助国进行国际规制竞争的准备;另一方面,在公共卫生等低政治领域探讨与西方传统援助国开展三方发展合作的可能性,通过良性互动重建政治互信。”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副主任宋微说。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白云真指出,中国迫切需要自己的对外援助学,避免西方话语下讨论对外援助,提供对外援助知识性话语、突破欧洲中心论的发展观,提供有益的价值观和发展思路,以中国叙事、中国援助故事建构对外援助的话语权。

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院长徐秀丽看来,作为塑造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隐性线索,西方发展援助架构及规则正在发生深刻转型,而中国的对外援助也正向国际发展合作持续升级。值此关键时刻,需注意三方面议题:第一,在顶层设计上,设定好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和传统外交之间的功能区分与系统协作、做到多元一体。第二,在务实发展合作中,卫生健康、全球农业与减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两个重要支柱。第三,尽管在援助领域存在国际竞争,但相对而言,发展领域的多边、三边合作机会更多,急需新发展知识理论支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董青岭介绍了革新外交技术手段的新方法,通过大规模的提取信息情报数据,度量某个地区的新闻情绪波动,以得出该地区对华的态度,同时也可以进行对外政策的预测性评估,从而进行有效的政策规避。

“有关对外援助的研究既有提升空间又有重大需求。”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樊吉社指出,对外援助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重要体现。未来对外援助既要秉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基本原则,也要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加强对外援助的可持续性。过去70年,我国在对外援助方面已经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特色,未来我国对外援助既要发挥特色,使之服务于国家外交和重大战略倡议,又要兼顾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国际组织和国际议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室主任胡澎从宗旨目标、组织架构、援助实践、人才培养、援助效果等介绍了日本的国际援助中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和日本开展对外援助的经验,以上做法使日本的对外援助深入人心,且可持续性较强,为我国援外与国家形象塑造提供借鉴。

外交学院俄罗斯中心秘书长张建提出了我国对外援助的三个问题,一是国家软实力有待提高,二是国际援助面临激烈的竞争,三是对外援助的效果有待提高;因此提出我国的对外援助应提供更好的援外产品,注重人文性,做到民心相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何胜简要梳理了70年来中越医疗外交的演变历程,认为医疗援外是一张好牌,但需要“打好打巧”。他强调援外要对口需求,量力而行,要与国际接轨,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国家形象;同时还要杜绝腐败工程、豆腐渣工程。

“国家形象与发展阶段的关系涉及需求分析和话语权的竞争,对外援助应关注受援方的主要需求,此外,国家形象更多是价值观的体现,但是仍然存在重要的内外分野,对内我们要为援外进行有效的说明,即国家与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说。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景汇泉认为,国际援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第一,援助要主动伸手;第二,医疗、教育和基础建设是对外援助的主要形式;第三,援助要找好对象;第四,要做好规划,特别是人才培养和模式输出;第五,做好对内的解释;第六,要做好援外的保障,更要关注援外人员和家属的心理与身体健康保障。

中国国际关系期刊研究会会长谭秀英指出,外交、发展和国防是从属于一个国家的整体战略,对外发展援助被发达国家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第三支柱。对外发展援助也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70年的对外援助实践史形成了国际上公认的独具特色的发展援助体系,也因此树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中国的医疗队对在对外发展援助中树立了榜样,无论是受援国的战乱还是疫情肆虐,中国医疗队始终坚守,这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担当、责任与使命。当前,中国的对外发展援助已经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发展时期,“共生共赢”是我们对外援助的真谛,为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对外发展援助中既注重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也注重受援国发展能力的建设和培养,进而提升对外援助的有效性。

中国报道2021年4月14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