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农大故事”,弘扬爱国奋斗正能量

北京教育(德育) 2021年04月2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

作为我国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作为从延安走来的高校之一,百余年来,中国农大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近年来,学校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农大故事”思想引领行动,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凝聚爱国奋斗正能量,全校师生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想国家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一、把牢思想之舵,以红色基因熔铸引领思政生命线

一是高度重视把红色基因融入办学治校和立德树人。学校党委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农大故事”思想引领行动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的重要抓手,党委书记亲自挂帅作为“书记项目”,党委各部门、各二级党组织协同实施。从加强学校党的政治建设高度,党委将红色基因融入办学治校和立德树人,将学校红色基因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农业大学章程》,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农大故事”作为学校正面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校园文化阵地的正能量和主旋律。

二是不断挖掘拓展学校悠久的光荣历史和深厚的红色基因。学校注重梳理总结悠久的红色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组织编写出版《念兹在兹:中国农大强农兴农的十个篇章》一书,反映了新中国70年来一辈辈农大人爱国奉献、服务“三农”事业的情怀。2020年又组织编写出版了《玉汝于成: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的中国农大》,全景展现学校在脱贫攻坚中的特色和亮点,记录师生用汗水和智慧助力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同时组织举办“热血铸国魂——中国农业大学革命英烈展”,引导师生继承农大先烈的崇高理想。组织开展文化繁荣行动,推出一系列反映师生爱国奉献故事的书籍,彰显了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三是精心组织“红色基因·初心使命”系列宣讲。学校将爱国精神和红色基因宣讲纳入融入各级党校教育、师生理论学习、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各个层面,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党委书记姜沛民在“红色育人路”高等教育论坛上宣讲中国农大的红色基因、红色故事;二级党组织书记、党支部书记依托“全覆盖 双提升”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程、“三会一课”积极宣讲;101名师生组建师生宣讲团,其中90%以上是青年师生,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特别是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积极开展线上宣讲活动,制作了“红色基因代代传”“致敬抗疫英雄 争做时代先锋”“携手明天,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批宣讲微视频作品,通过专题网站和校属各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宣传。通过以上率下带头学带头讲,形成了工作合力,营造了浓厚氛围,极大激励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奋斗热情。

二、高扬理想之旗,以抗疫实践提升引领育人实效

一是紧密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有针对性加强思想引领。学校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迅速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党组织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将党领导人民的抗疫实践纳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报送各类决策建议近百篇。讲好学校抗疫故事,发布新闻600余篇,制作视频51部,点击量达到288.3万,唱响中国农大人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主旋律,进一步振奋了抗“疫”士气,鼓舞了抗“疫”斗志,为全校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凝聚起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化为“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的实际行动。学校制定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积极投身社区防疫、助力春耕生产、脱贫攻坚,将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全校广大师生在抗击疫情中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感人事迹成为新学期在线教育教学的鲜活素材。农学院教授陈阜等多位专家通过《光明日报》等媒体主动发声,为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建言献策;经济管理学院付文阁教授向广大校友企业家发起“疫情期间保供给、不涨价的倡议”,得到积极响应和落实。

三是以师生身边的抗疫故事凝聚精神力量“讲起来”。 全校2万余名师生同上“开学第一课”,深刻认识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师生发起“你农我农 祈福华农”接力活动,30所农林院校跨越20个省市云集结、齐响应,上了一堂生动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爱国主义教育网课。开设“思政课战疫小课堂”,发动思政课教师、博士生宣讲团、“稼穑英才”青年宣讲团成员开展宣讲活动,通过讲理论、讲故事讲清讲透党领导人民战“疫”凸显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学校各基层院系依托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将爱国主义融入党支部“三会一课”和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等各类线上教育活动之中。

三、勇担时代使命,以选树典型激励建功立业新时代

一是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科学报国的精神传统。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农村46年服务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深刻展示了几代农大人爱国奋斗、科学报国的精神和情怀,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央媒体对中国农大的曲周故事进行了集中宣传。在新的形势下,基层师生党支部结合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战,发起“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广大青年学子在做好防疫前提下就地参与春耕、助力脱贫攻坚,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同心抗“疫”的实际行动。不少同学们感言:“作为新时代的农科学子,我们都是收信人,更是答卷人”,大江南北、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撸起袖子,助力春耕,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强国一代有我在”的青年风采,用生动实践兑现了“不负农时不负春”的青春誓言。2020年七一前夕,学校资环学院科技小院硕士党支部等荣获“北京市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二是积极选树石羊河实验站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典型事迹。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大师生扎根甘肃石羊河,传承学校的红色基因和精神文化,潜心开展相关研究,打造出以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主的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综合实验站,形成了“不畏艰辛、乐于奉献、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石羊河精神,成为培养“知农爱农 强农兴农”优秀农业人才的摇篮。学校策划“浇灌绿色的希望——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倾情农业节水造福西北的故事”专题展览,出版农大故事之《石羊河印记》,将“石羊河精神”作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教材”,以石羊河实验站的感人事迹,进一步引领爱国奋斗,不断追求卓越。

三是全面讲好农大师生尽锐出战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开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国农大在行动”专题网站,讲好农大师生尽锐出战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包括给河边村带来巨变的李小云、奋力守护“耕地中大熊猫”的李保国、服务棉农促生产的齐海坤、驻村女汉子吴海月等,积极引导师生将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人民“大我”之中。学校与定点扶贫的镇康县共建教授工作站、教授服务团、科技小院,发挥人才优势助力云南镇康从“摘帽”走向振兴。组织专家完成《博鳌亚洲论坛亚洲减贫报告2020》,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农大人,学校连续三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奖。

《北京教育(德育)》2021年4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