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恢复高考

前线客户端 2021年05月07日 报道 浏览次数:

1977年,业已中断十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恢复高考举措的实行,使570万考生重新走进考场,千百万青年迎来人生的转折,整个国家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

1977年12月走进考场的考生

新中国成立初的1952年,我国第一次实行大学统一招生,建立起了当代中国的高考制度。从这时起,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命题、一次考试、分批录取的办法。招生工作的原则是:政治与学业兼顾。生源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其他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这种办法基本上符合当时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需要,录取的学生,政治、学业质量较好,为我们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人才。但是,这一高考制度在1966年后的历史进程中并没有得到持续性地执行。应届毕业生的高考资格和文化考试被取消,大学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原则招收工农兵学员。这导致进入大学的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大学教学活动难以进行,进而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断层局面。

对于这种局面,还未复出的邓小平同志思考良多。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在与王震等同志谈话时就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到重点中学和大学。同年7月,邓小平正式复出。上任伊始,他便自告奋勇主管科技和教育工作。8月4日,邓小平便在主持的有33位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上决定恢复业已中断的高考制度。8月13日—9月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邓小平于9月19日同教育部主要负责人谈话,提出要改革招生制度。10月12日,在邓小平的直接主导下,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批转的《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和《人民日报》的报道

文件规定: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修改政审标准,贯彻“重在表现”的原则;严格考试制度,抵制和反对营私舞弊、“走后门”等不正之风。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10月21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家主要媒体,以头条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全国瞩目的高考终于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大转折。

新的招生考试条件,使几乎所有人都获得了平等的报考权利。“报名!我要报名!”恢复高考的消息,立刻在全国激起了巨大反响,也给在逆境中跌跌撞撞的知识青年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一时间,教育部、各省市的招生办公室里堆满了成麻袋装的信件。一夜之间,蒙尘多年的中学课本,变戏法似的从床底下、墙旮旯、废纸箱里冒了出来,被争相传阅。

1977年底,参加高考的考生正在认真答卷

1977年底,阔别已久的高考举行。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一次在冬季举办的高考。身份迥异的考生从农田、车间、军营……走进了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考场。虽然寒风刺骨,但他们感受到的却是温暖的春风。这次高考恢复的决策,关系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一生,更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的走向。

应该说,恢复高考,让1977年没有冬天。它使知识的价值重新得到了肯定,千千万万青年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能够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让普通人的命运开始发生改变;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为中国改革开放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袁超乘,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特聘研究员

前线客户端2021年5月7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