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陈颖博士:生态健康的创新耕耘者

中国网 2021年06月1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很重要的基础就是生态环境与健康。环境美是一种表现,但更深层次的生态要素却是决定了环境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空气、土壤、水以及我们每天在吃的食品。陈颖从大学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师到央企从事项目管理的经营者;从园林设计、旅游规划、生态景观格局的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她一直践行的就是如何通过技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再如何将文化、体育休闲、教育等元素融入其中,实现人们美好生活的外部空间建设。

陈颖博士做客黑龙江电视台为“中国湿地游”出谋划策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陈颖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对国家重点发展的乡村振兴、低碳减排等规划任务有着独特的见解。

针对乡村振兴的提质增效,创新落地实用、可操作的措施

陈颖团队利用已经被广泛使用的日光温室,从种子到栽培技术到养护管理,探索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流程与技术管控机制。与国内权威农业专家结合,选用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加以生态化、科学化、智慧化管理。计算成本,根据生长周期不断调整改进管理方式,并打通了销售渠道,真正把让人们放心、高营养的食品贡献给社会。它不仅仅是老味道,也是更富营养、更多口味,更多美好的体验。

针对连栋温室及高空间的日光温室,陈颖团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无土栽培设施模式20多种,近百种产品涵盖叶菜、果菜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以及科技展示、观光、家庭园艺等,同时也在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上下功夫。尤其在应用上注重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有材料,使无土栽培的组合形式和基质的组成上更有特点,不仅节省造价而且把道地的味道融入其中。团队还在不断地探索研发创新模式,让产品落地性、可操作性更强、经济效益更高。

低碳减排,荒漠化治理,让碳中和的元素更丰富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18亿亩耕地,但还有大豆、小麦、玉米、高粱,以及附属品如植物油、糖、猪肉、牛肉、奶等需要进口,这些大约相当于10亿亩耕地,也就是所说的耕地缺口。同时全国还有20多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需要治理,相当于3亿亩耕地。而这其中所需要的荒漠化治理技术,一直也是陈颖团队在研究的问题,多年来,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相关专家在探索与研究经济实用,而又造价较低的修复产品和工艺。当下已经有了20多个品种与方法,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情况有机地进行组合,还可以与当地资源进行结合,共同创造更高的多重效益,为扩大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为绿水青山的碳中和目标不懈努力。

融入文旅、康养、体育元素,打造丰富的幸福空间

陈颖团队打造的幸福空间,严格遵循低能耗或零能耗的原则,进行建筑、环境、交通等的节能降耗综合规划,将多方式能源利用进行有机结合,数字化、智慧化、生态化、人本化贯穿始终,把旅游、康养、体育休闲、教育等生活的元素赋予内涵,打造人们美好幸福的生活新空间。

陈颖简介:

陈颖,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博士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访问学者;曾任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教师,目前就职于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总部设计七院,担任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持及参与多项省部级关于湿地、土壤、农业方向课题和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对生态、对环境、对赖以生存的空间更多的使命与责任感。多年不断耕耘,始终探索核心竞争力,不仅研究专利技术还研究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收益的应用产品。

中国网2021年6月15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