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扛起“两军”建设重任 涉农高校需处理好“三个关系”

科技日报 2021年07月26日 报道 浏览次数: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

◎高旺盛

今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确立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战略地位,为大学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涉农高校要扛起农业基础研究主力军和农业关键技术突破生力军“两军”建设重任,为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做出应有贡献。

发挥大学基础研究深厚优势,强化农业基础研究主力军的前沿引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与世界发达农业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农业基础研究薄弱,强化基础前沿研究,实现原创性0到1的重大突破是我国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路径。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涉农高校基础前沿研究能力,打造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主力军。

一是集中突破涉农领域重大基础前沿研究重点热点。着力在基因农业、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农业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控机理、耕地土壤保护与修复机理、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未来细胞农业等领域开展长期性、稳定性的基础研究,力争获得原创性重大突破成果,抢占未来农业基础前沿高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农业主要科学中心发挥好涉农高校主力军的先锋作用。

二是切实加大涉农领域基础研究国家投入支持力度。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和管理理念偏差等原因,在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农业相关基础研究始终被边缘化,导致我国农业领域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建议在国家基础研究计划体系中要加大涉农领域国家基础研究项目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涉农高校集中优势力量开展重大基础研究。同时要扩大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学工程设施等基础研究平台在涉农高校的布局,改善基础研究条件。

三是应统筹协调涉农高校主力军队伍建设。我国涉农高校达37所,由于各自学科基础与研究优势不同,基础研究领域存在缺乏统筹布局,各自为战,重复研究,甚至相互抢夺人才团队等不良现象,建议组建涉农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协作联盟,协作开展基础前沿国际战略趋势分析,统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协同作战,共同突破前沿高地,更快更好发挥涉农大学基础研究深厚的优势,加速提升基础研究水平。

发挥大学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强化农业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的技术支撑能力

与世界发达农业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供给能力不足,许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根据国家第六次技术预测表明,我国农业科技中国际领跑型技术仅占10%,并跑型技术占39%,跟跑型技术占51%。涉农高校作为农业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必须勇于担当,无愧于生力军的光荣使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发挥多学科齐备和交叉融合优势,在涉及农业农村最紧迫最急需的重大关键技术领域上发力突破。

一是突破动植物育种核心技术,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高校要发挥优势,构建国家生物种业协作网络,加强农业生物种质挖掘创制、分子育种、干细胞育种、基因组学等前沿技术突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质资源和重大战略性新品种。

二是突破耕地质量保育关键技术,保护好宝贵耕地。农业高校要协作实施“藏粮于地”科技工程,加强耕地保护、地力培育、土壤健康修复、休耕轮作、耕地智慧管理等关键技术突破研究,构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耕地保育系统化技术体系。

三是突破农业生物防控技术,提升农业生物安全保障能力。农业高校要加强植物病虫害快速监测预警、动物疫病病原快速诊断、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等关键技术突破,形成我国自主可控的农业生物防控关键技术与战略性产品。

四是突破智慧农业关键技术,提高我国农业数字化水平。涉农高校要重点加强新一代智能农机装备、农业传感器、智慧农场、智慧牧场等关键技术突破,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农业数字化。

五是突破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关键技术,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涉农高校要发挥农工融合的学科优势,重点加强农产品新型加工、精深制造、智能控制、绿色制造和低碳生产等关键技术突破,开发高附加值的精深产品、健康食品、绿色制造、未来食品等新型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现代食品产业发展。

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地位,推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创新动力有机结合

我们要树立学校发展的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充分领会“三结合”的逻辑关系,即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核心标志和国家目标要求,培养人才第一资源是自立自强的根本基础和大学职责所在,而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是自立自强的制度保障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所需。在具体工作中,要把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作为研究型大学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来抓,要下决心补齐目前大学发展中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创新能力三者结合不够紧密、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的短板,重点要处理好以下3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人才队伍是决定科技自立自强的最关键、最活跃的要素。因此,要把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各类创新型人才摆在涉农高校人才教育更加突出地位。要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守正创新精神,倡导“择业为农、无上光荣”的人才教育理念,着力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技术人才,扭转我国目前严重缺乏能够走向农村走入农户开展专业化全程化科技服务型乡村技术人才的被动局面。要坚持教学育才与科研育才的有机统一,实践开展创新型教育改革,以高水平科学研究带动高质量教育教学,改变目前涉农高校总体上教学教育与科技创新“两张皮”的现状。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科学精神、工匠精神,集中培养一批战略型创新人才和未来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筑起涉农大学“人才高峰”,尽快改变目前我国涉农大学高层次战略型人才严重不足的局面。

二是处理好科技创新与双一流建设的关系。综观全球大学发展趋势,世界一流大学必然是具有一流的学科水平,而一流的学科必须以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拥有国际公认的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具有若干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农业大学,都离不开形成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涉农大学应当把科技创新水平摆在评估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优先地位予以重视,要以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导向,强化重大基础前沿研究,组织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涉农大学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现代农业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三是处理好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呈现出“双螺旋”互动发展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涉农高校要持续增强创新第一动力,其要义就在建立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相适应的大学创新体制机制,从制度上改变高校学术评价不够科学、人才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科技研究评价不适应新要求、成果转化政策不健全等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深化内部创新制度改革,特别是人才评价政策、职称改革、科研绩效、企业合作、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重大政策创新,构建新型的大学创新驱动发展制度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提升创新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

《科技日报》2021年7月26日8版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