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中国农业大学完成首个河南洪涝淹没农田遥感监测分析报告

新京报客户端 2021年07月29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新京报讯(记者 曹晶瑞)2021年7月,河南遭受持续强降雨导致的严重洪涝灾害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冲击。29日,新京报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农业农村部农业灾害遥感重点实验室师生为应对河南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生产了国内首个河南洪涝淹没农田空间分布图和洪涝灾害遥感监测分析报告。

河南洪涝淹没农田空间分布图。受访者供图

据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黄健熙教授介绍,河南发生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后,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业灾害遥感重点实验室迅速成立了由教师和研究生20余名成员组成的科技攻关小组,梳理灾情遥感监测流程的关键环节,依据洪涝监测评估特点,对遥感数据下载、数据预处理、洪涝水体提取、变化监测分析、夜间灯光强度变化、农作物受灾面积统计与报告形成等环节进行了部署和深入分析。

黄健熙教授介绍,他们通过采用河南省洪涝灾前7月8日至20日欧洲哨兵1号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利用地形坡度筛选、影像直方图分析及形态学处理方法,提取了灾前水体。灾后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提供的7月20至27日的国产高分三号SAR数据,并利用国产PIE软件对数据进行影像的多视、滤波、地理编码等预处理,精准提取了灾后新增水体,形成灾后新增水体空间分布图。

团队成员讨论洪涝遥感监测技术方案。受访者供图

该重点实验室苏伟教授表示,“卫星遥感具有大面积获取地表信息的优势,但强降雨过后,当地云层依旧较厚,无法获得无云的高质量光学数据,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采用穿透性更强的SAR卫星,获取地表灾后水体信息。”此次灾后洪涝监测,我们已经完成使用了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并且在遥感数据回传、采集和处理等方面比国外卫星数据效率更高。

该重点实验室李雪草教授介绍,利用2021年7月14日-23日夜间灯光数据,对河南省洪涝灾害前后的灯光辐射亮度变化进行了分析。李雪草教授指出,持续的强降雨活动导致郑州、开封、洛阳、驻马店等地均发生了显著的灯光强度减弱现象;由于暴雨导致城市公共设施的损毁及居民出行方式的转变,显著地影响到了夜间灯光的使用强度,居民出行和生活模式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

团队成员在实验室里分析数据。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实验室通过叠加分析遥感提取的灾前与灾后水体与农田,最终获得了农田淹没面积与受灾程度,且在第一时间完成了国内首个河南洪涝淹没农田空间分布图和洪涝灾害遥感监测分析报告。该报告目前已提交到相关国家部委,为抗洪抢险和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农业灾害遥感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以农业灾害遥感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日,该团队成员将赴河南重灾区进行农作物损失实地核查。此次的遥感监测与评估工作将持续到8月上旬。

新京报客户端2021年7月29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