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智慧农业高峰论坛举行 提升系统数字化能力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重庆日报 2021年08月24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王翔

智慧农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8月23日,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慧农业高峰论坛举行,来自国家部委、行业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约200人出席。大家围绕“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示智慧农业前沿技术、分享智慧农业成功经验、探讨智慧农业发展方向、共商智慧农业助推乡村振兴新途径。

要从点的突破转变为系统能力的提升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我们很好完成了‘十三五’农业农村信息化设定的目标任务。”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发展还存在很多挑战,包括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组织化水平不高、数字农业技术应用能力偏低等。“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各地要加快从点的突破转变为系统能力的提升,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唐珂说,重点要在四方面发力:一是充实完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农村权属等基础数据库,形成完整的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积极探索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打造内容丰富,模式多样,载体多元的信息服务产品。

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生产力,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应用。

三是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紧紧围绕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强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农村特色产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数字技能。

四是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加大数字农业创新力度,重点研发农业传感器,农业图像识别,农业人工智能,智能农机装备等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培育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集群度高的农业农村信息化产业。

以无人农场引领智慧农业发展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标志,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是我国未来20年到30年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说,从世界上发达国家来看,农业劳动力从业人员数量会持续下降,所以如何实现机器换人,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机器换人创造了条件。未来,实现农场的无人化作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无人农场的核心就是让机器自主作业,跟它相关的技术大致分为四大类。”李道亮介绍,第一类为物联网,机器实现无人化作业,首先要感知环境,即要感知作业对象,也要对它本身的状态有一个感知,所以传感器是重点关注的一项关键技术。第二类是大数据,主要目的是要实现控制作业决策的精准化。第三类是人工智能,核心理念就是要机器模拟人的思想。第四类是智慧决策,所有的虚拟作业都是要靠指令执行,而下达指令就要靠人工智能的智慧挥决策。

“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突破无人农场建设的关键技术。”李道亮说,在各地实验示范中,要加大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同时,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探索新的无人农场运行机制,还要鼓励规模化、数字化的领先企业尽快进入这一行业。此外,政府、高校、企业要共同打造无人农场生态圈,为现代农业发展探出一条路子。

用系统解决方案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真正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强化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中冶赛迪董事长肖学文表示,我国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但仍面临规划不落地、建设资金缺乏、运营能力不足等痛点,单靠传统的规划、投资、建设等模式不能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而破局之举,就是要有乡村振兴的系统解决方案。

在重庆,中冶赛迪结合重庆乡村的产业、资源、地域等特征,提出了适宜重庆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大驱动模型“文旅融合型”“近郊休闲型”“绿色生态型”“民族文化型”,并在重庆33个区县200余个项目中有效运用。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肖学文表示,中冶赛迪将继续发挥信息化、大数据和系统解决方案的优势,用系统解决方案赋能乡村振兴。

《重庆日报》2021年8月24日8版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