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立德树人好老师 | 乔玉辉:扎根绿色农业,孕育希望土壤

资源与环境学院 2021年09月1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乔玉辉,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于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取得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就职于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科学与工程系,在校工作已有26年,主要从事有机农业和土壤污染生态研究。现担任国际IOAS有机认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机技术专家工作组成员、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定委员会委员以及有机认证示范区评审专家。累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委托项目20余项,同时主持和参与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农业大学课改专项等多个科研项目,累积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

教书育人,践行师德

乔玉辉集中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授课主讲,积极参与教材编制及课改教改,因为她始终认为教书育人是每一位老师初心和使命。2002至2020年间,乔老师共承担了《污染生态学》等3门本科生课程主讲,《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与应用》等3门研究生课程主讲,18年间累积授课1471自然学时,工作期间乔老师还主持编写了《污染生态学》、《有机农业》等6本教材,累积撰写56万余字。

在本科教学方面,乔老师一直秉承着“老师指引、学生思考”的教学理念,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注重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采取翻转课题,增加学生们的参与度与吸引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邀请各个领域内的专家为大家科普讲座、答疑解惑。通过以上课堂教学方式,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开展课后讨论与小组协作,最终实现老师学生1+1>2的教学效果。

在研究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为开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乔老师还申请主持了中国农业大学“十三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探索了有机农场专业硕士人才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模式,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入田间地头。带领教学团队在土壤健康培育、生物多样性调控、生物肥料与生物农药、有机农业可持续性评估等方面的科研优势与课堂教学、田间实践和有机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1)构建了国际化视角下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国际化英文课程、设置互动式讨论与汇报、与欧洲有机农业专家咨询及举办中瑞合作暑期学校等方式进行课程和课堂改革,开拓了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国际化培养;2)创建了“课堂理论-田间实践-产业科研”的三维融合专硕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延伸到有机农场和生产基地的田间地头,开展课程田间实践、参与式有机农场的调研和设计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3)基于产业需求的参与式专业硕士研究方案:通过产学研融合指导有机农业专业硕士,开展实地研究结合有机产业和生产基地实际问题进行参与式在地研究,提升了研究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了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解决了产业中的实际问题,并补充了课堂上的理论素材。

乔老师曾两次荣获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2次荣获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除基础教学外,乔老师常常走出课本为学生分享国内外前沿进展,鼓励学生前往国内外优秀单位及课题组深造学习。截止目前,她共指导了40余名本科生开展UPR以及毕业论文研究工作,曾指导了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大学生创新项目。累积培养硕士研究生32名,博士研究生5名,团队先后有3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国外攻博或联培。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乔老师都是一位亲切的、关心学生的良师益友。平易近人、和蔼善良是所有学生见到她的第一印象,而工作学习中,乔老师同样践行着这样的师德,默默耕耘,兢兢业业,而这也是她深受学生爱戴的原因之一。

不忘初心,潜心科研

悉心教学之外,乔老师潜心科研,坚持尝试探索解决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环境污染评价修复等基础科学问题,同样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累积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委托项目20余项。值得一提的是,乔老师团队于2020、2021年度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基金委面上基金项目资助。以上科研项目的获批离不开她二十多年在农业生态和污染生态领域内的坚持和创新。

污染生态学方面,乔老师团队长期关注了我国重金属污染地区环境胁迫对土壤动物(蚯蚓)生物多样的影响、从个体和种群两个层面研究胁迫条件下蚯蚓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对胁迫的整体防御机制,为环境风险评价以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新观点。

农业生态学方面,乔老师团队综合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法系统比较不同典型农作体系(东北大豆、京郊蔬菜和南方水稻茶叶等)的生态环境效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并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我国有机农业的综合环境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和价值估算,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估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以上两个研究方向是乔老师团队主要攻关的科研内容,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均立足于农业绿色生产、土壤环境污染等国家发展的基础性科学问题。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乔老师始终把握住了科学问题属性,从基础问题出发,不断融入国内外前沿创新方法,提炼总结研究价值意义,为团队学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榜样。此外,科研方面,乔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的科研想法能够提供巨大的鼓舞和支持,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自由、活泼、创新、全面”的科研环境与氛围。

牢记使命,服务社会

教学科研工作之余,乔老师也不断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活动当中。2013-2021年,乔老师连续八年主持编写《中国有机产业发展和有机产品认证》系列报告,从国内外有机产业发展新形势,我国有机产品生产和市场发展状况、进出口贸易和我国有机产业发展潜力等几个方面对当年我国有机产业整体发展进行系统总结,被称为中国有机产业发展的“白皮书”;同时向国际机构IFOAM和FiBL提供我国有机产业发展信息,对确立我国有机产业在全球的地位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对推动我国有机产业和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系列报告的出版受到了同行专家以及有机农业从业者的高度肯定。主持制修订国家有机产品标准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机产品生产及贸易领域互认合作研究,促成了我国与新西兰对外签署的首个有机产品认证政府间互认协议,促进全球有机产品贸易便利化。

另外,中国有机产业发展白皮书每年9月在全国“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正式发布,上一年度(2020年)本活动受到中国日报、新华网等13家全国性纸媒、45家网络媒体集中报道,网上搜索量高达267万条。疫情期间乔老师还受邀参加了多场有关产业报告的线上解读与讨论活动,活动在线人数超一万余人;同时乔老师还受央视CCTV-17农业农村频道邀请,参加了“乡村振兴资讯”栏目特别节目“有机农业与绿色发展”,解读中国有机产业发展及有机产品认证概况。

亦师亦友,德行兼备,兢兢业业,这是对乔老师工作和生活的最好总结。对她而言,扎根绿色农业是她前进的基础和动力,孕育希望土壤则是她的目标和方向。而这片希望土壤,不仅是教书育人、培养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土壤,更是构建青山绿水、美丽中国大好版图的土壤。


责任编辑:马文哲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