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立德树人好老师 | 李媛:学成归来守初心,砥砺为国填砖瓦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杨婉若 宗厚汝 2021年09月22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李媛,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2005年中国农大食品营养专业本科毕业,2011年10月获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博士学位。

在我校任教期间曾获得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学风采奖、中国农业大学“最美课堂”思政教学比赛三等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奖、年度“师德优秀”和“优秀班主任”称号。曾受邀担任2018年欧洲胶体界面协会IACIS峰会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和2021年国际复杂食品体系营养递送会议DOF的组委会委员及大会特邀报告。入选2018年北京市“科技新星”、2019年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和2020年中组部国家级青年人才支持计划,获得“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发表高水平SCI论文6篇。主编了国内第一本《食品胶体学》本科生教材,并入选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李媛教授海外刻苦求学,学成后毅然回国投身科研教育事业,为国育才,开拓创新,攻关食品产业瓶颈难题。科研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不忘初心,回国效力,以青春之我奉献最爱的国

李媛曾经留学海外,励志树立自立自强的优秀中国留学生榜样。2005年中国农大食品营养专业本科毕业后,李媛获得国际乳品学校IDS奖学金赴世界农业顶尖学府——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留学,师从“欧洲胶体之王”CohenStuart院士,在食品营养和胶体科学全新交叉方向上开拓创新,发表6篇高水平SCI论文,多次登上瓦格宁根大学校报作为优秀国际学生榜样,获得了英国乳业协会“Ernest Mann”青年科学家奖,欧洲食品协会“欧盟最佳食品研究生奖”及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肩负重任,凝聚起海外学生的爱国力量。她除钻研学习外,还心系祖国,勇于担当,担任瓦格宁根大学学生会主席和全荷华联秘书长,在中国各大传统节日组织海外游子开展活动,共叙爱国情怀。组织了2007年荷兰生命科学论坛,集聚有志学术青年,分享国际前沿成果商讨科研服务国家的思路。2008年5月汶川地震,她联合瓦格宁根市政府、校董和荷兰华商协会组织了汶川地震遇难者悼念会暨海外募捐活动,筹集善款用于四川救灾。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学科交叉创新实践型人才

学成后放弃海外工作机会,回国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立志为国家培养人才。兢兢业业工作十载,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课程与思政深度融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引领学生勇挑重担,科研报国,获得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学风采奖、中国农业大学“最美课堂”思政教学比赛三等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奖、年度“师德优秀“和“优秀班主任”称号。所培养的学生也德才并重,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和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1名学生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采取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开展课堂和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志存高远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创新实践型人才,是她一直坚持的育人目标,带领学生了解食品工厂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深入工厂解决产业难题,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通过建立《食品物理化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体系,构建物理化学、胶体科学和食品科学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知识网络集群,帮助学生从解决食品生产、加工、贮藏和营养环节中实际问题出发,来解决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加工瓶颈问题。主编了国内第一本《食品胶体学》本科生教材,并入选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攻关食品产业瓶颈难题

营养安全食品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她勇于开拓创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励志解决国产营养食品功能因子营养功效差,稳态化递送机理不明,关键技术缺乏的难题。为了实现食品精准营养助力生命健康的目标,她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学科交叉新方向:食品功能性因子的精准递送。凭借对科研执着追求和热爱,她在全新研究方向上刻苦攻关,创新思路不断迸发,连续获得五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在食品功能因子的精准递送研究方向上取得突破。她的研究采用淀粉、魔芋和纤维素等中国特色经济作物,构建了针对益生菌和中国特色植物提取小分子姜黄素、槲皮素和番茄红素等的稳态化和肠道靶向递送体系,突破了食品功能因子精准递送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解决了敏感功能因子应用的瓶颈问题。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还为食品功能成分的高效吸收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近5年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dvanc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Letters等国际顶刊发表高质量论文,其中Nature Index收录论文5篇,封面论文6篇。研究成果被Advanced Science News选为亮点工作进行报道。

同时,她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产生一定影响力,受邀担任2018年欧洲胶体界面协会IACIS峰会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和2021年国际复杂食品体系营养递送会议DOF的组委会委员及大会特邀报告。也因在新兴交叉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入选了2018年北京市“科技新星”、2019年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和2020年中组部国家级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同年获得了全国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学术奖—“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

砥砺前行,勇挑重担,科研报国服务社会民生

她时刻牢记科研工作者还应把成果应用于国家最需要的领域,助力乡村振兴,建立了玉米芯纤维素天然无毒洗涤剂关键核心技术,为促进农业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以及可持续环保洗涤剂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成果被Nature.com特别推送。

针对国产益生菌体内存活率低的瓶颈问题,采用我国特色经济作物魔芋多糖构建了肠道靶向益生菌递送体系,提高了益生菌耐胃酸稳定性和肠道的粘附定植,提高了益生菌体内存活率及在肠道的健康功效,为我国高活性益生菌制剂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成果被选为封面文章发表。

2020年,李媛受邀作为青年科学家代表参加了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400期回顾暨“弘扬科学家精神”报告会主题访谈。在采访中,她号召青年教师注重成果的实际应用,从国家战略角度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到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的解决产业的卡脖子问题,做有中国特色的食品科学和农产品加工,以实际行动给出答案,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编辑:马文哲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