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七星关区:山乡热土写青春

毕节日报 2021年09月06日 报道 浏览次数:

龙凤科技小院研究生团队

青春伴乡村,大地写论文。9月4日,记者来到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龙凤村科技小院,看到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科技小院研究生团队成员郭彬、王朋强、李辉三名青年,一个个生龙活虎、精神饱满地在自己的试验基地忙碌不停……其中,活泼开朗的郭彬来自河南南阳;不苟言笑、甚至还有些腼腆的王朋强是山东滨州人;李辉,名字听起来似乎是个男生,实则是一位从山东济宁走出来的文文静静的女孩。为了放飞青春、追梦逐梦,他们相聚于中国农业大学。

今年3月8日,他们一行受命于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委派,怀揣梦想,从北京来到正在承载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使命的毕节,在这片热土上用辛勤和汗水放飞梦想、书写论文。

肩负使命入住小院

据龙凤科技小院院长、共产党员郭彬介绍,202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来毕节调研时,围绕贯彻落实2018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确由民盟中央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教授领衔,选择在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龙凤村建设科技小院。作为委派到撒拉溪镇龙凤村推动科技小院建设的团队,就是要围绕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作为首批科技小院成员,我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但使命光荣。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国农业大学和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的统筹安排下,紧紧依托当地党委政府,努力在基层磨练和实践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我们希望能够在广阔的天地锤炼意志、增长才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共同为毕节示范区建设出力献计,让青春无悔。”郭彬信心十足地说。

瞄准问题靶向攻坚

龙凤村作为民盟中央贯彻新发展示范区示范点,科技小院的目标就是要将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打造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凤村经过精准脱贫努力,全村基础设施好,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目前种植刺梨3400亩,蛋鸡养殖场规模达30万羽。对于巩固发展产业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驻扎龙凤,就是要破解影响产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绿色农业产业的桎梏,坚持目标靶向,通过试验、示范、推广,把影响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逐一攻克。”科技小院的成员表示。

刺梨产业管理不能粗放,产业不能单一,养殖必须降低成本才能提高效益,带着这些问题,龙凤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团队搭配可谓是最佳组合。刺梨产业主要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在读硕士郭彬和王朋强负责,跑山鸡及蛋鸡项目则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在读硕士李辉负责。他们各展所长,综合运用所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发挥“民主党派+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社)+群众”的多方链接模式,从民生、教育、医疗、科技、产业等诸多领域着手攻坚破题。“我们要从实地走访中摸实情,从具体现状分析中找原因,从实践中摸索创新形成研究成果,从而总结提炼出有新意、有创意、可推广的思路和举措,为当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郭彬说。

扎根热土书写论文

“您别小看这些从象牙塔走出的小年轻们,他们吃得苦、不怕累,试验课题搞得有声有色。”随行的撒拉溪镇林业站负责人说。说起科技小院团队的分工合作,身为院长的郭彬如数家珍:他与同专业的王朋强共同负责刺梨科学施肥试验、生态作物的种植搭配以及如何利用生物物理的办法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病虫害问题。在龙凤千亩刺梨示范基地,他们参与组织实施刺梨林间套种的400亩一枝黄花和200亩南板蓝长势喜人,20盏诱虫灯和4000个诱虫板显得格外耀眼,用于科研对比试验的小区样本无论是除草还是修枝均精细有条。“用灯光诱杀害虫天敌即可减少农药施用量,选择试验套种中药材是为了提高产业效益,试验数据的精准来源于样本管理的精准,只有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项试验,得出的数据结论才更加具有说服力。”这已成为科技小院团队的共识。

当天,记者来到该村野鸡嘎村民组阉割鸡生态养殖试验基地,由科技小院成员李辉负责的试验项目管理得井井有条。该项目由“阉割鸡+公鸡”、“阉割鸡+公鸡+母鸡”、“阉割鸡+母鸡”和“公鸡+母鸡”四个对比试验小区样本组成。其中,每个样本小区里各饲养了一只大灰鹅作为驱逐黄鼠狼等小鸡天敌的特殊“安保员”。“通过记录体增重、饲料用量等数据,计算各鸡舍的料肉比,从而推断阉割鸡的养殖效益。”李辉介绍。

在科技小院办公室,3位研究生展示了他们入驻小院半年来的汇编成册的几大本厚厚的工作日志:有深入群众调研走访的,有开展基层党建支部共建的,有开展田间试验课题项目攻关的,还有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探索乡村治理体系的……这些文字和图片,详细记录着他们半年来用心用情用劲扎根于龙凤这片热土的点点滴滴。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入驻龙凤科技小院180多天,他们用脚步丈量龙凤的土地,用心架起联系群众的桥梁,用汗水精心浇灌试验课题样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用火热的青春把论文写在毕节示范区建设的土地上!

《毕节日报》2021年9月6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