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我的故事丨蒋晓彤、严蕴迪:用脚步丈量中华大地,向世界讲述中国发展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十年磨剑,不负梦想。近期,党委宣传部举办“非凡十年·我的故事”主题征文活动,广大师生、校友积极投稿,共同讲述党和国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的改革变化;讲述学校奋力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讲述师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感人故事。为激励广大师生和校友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即日起在新闻网、“学习路上”理论学习微信平台选登部分征文,敬请关注。
用脚步丈量中华大地,向世界讲述中国发展
园艺学院 蒋晓彤、人文与发展学院 严蕴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促进出口到扩大进口,从寻求自身发展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回顾非凡十年,上海自贸区四十而立再出发,“一带一路”不断延伸扩展,北京“双奥之城”海纳百川迎四方宾客,“中国名片”正在走向世界。当时代潮流与个人命运交汇,晓彤老师和蕴迪的心中植根下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种子”。走过十年,初心的种子萌芽拔节,抽穗扬花,灌浆成熟;走过十年,她们各自成长,相遇农大,携手共进;走过十年,祖国大地赋予中国故事鲜活色彩,乡村振兴的蓝图照进现实,她们在“大时代”中编制自己的“小故事”。
萌芽拔节——各自成长,立改革开放潮头共育国际交流梦想
2013年,晓彤老师高考结束,顺利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秉持着“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砥砺奋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而不断努力;2014年,对汉语国际教育有着浓烈兴趣的晓彤老师,一边自学相关知识、一边寻求实践机会,她利用假期时间给马来西亚学生做中文家教,帮助学生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2015年,蕴迪一家第一次作为接待家庭参与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在与墨西哥住家姐姐磕磕绊绊的交流中,她懵懂地发现,自己所处的世界多元文化相互交融;2016年,经过晓彤老师的不懈努力,她终于成功跨专业考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启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涯;2017年,随专业学习的深入,晓彤老师有机会到北京第五十七中学国际部进行专业实习,教授意大利学生汉语口语课;2018年,蕴迪随学校项目,赴瑞典交流,她记得餐桌前火炉边谈笑间会心一笑,也记得住家爸爸言语中藏不住的欣赏鼓励,真切地感受到人类的悲欢可以相通,相似远多于差异;2019年,蕴迪如愿成为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营员,当与五湖四海的近二十国伙伴相聚于东方明珠塔下,她强烈地意识到,那些国家的名字从来不只是国际新闻中遥远的一瞥,也是生动鲜活的面孔,也是无数远方无数与自己有关的人们。
蒋晓彤和意大利留学生合影
严蕴迪和友谊营同组营员合影
七年时光不长,却足够孩童长成少年,少年成为青年。或许是一个眼神、一声感谢、一条问候,她们发现刻板印象可以打破;或许是课堂里的教学相长,亦或是远隔重洋的珍重祝福,又或是那句“因为遇见了你,中国成了我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她们发现语言文化差异可以克服。从偶然接触到着力追寻,从青涩懵懂到日渐成熟,她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国际交流梦想的可能。
抽穗扬花——相遇相知,于建党百年华诞践行强农兴农使命
2020年9月,晓彤老师和蕴迪在农大相遇。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感召,晓彤老师入职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带着对用脚步丈量中华大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憧憬,蕴迪进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区域发展国际方向开启本科学习。
同样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虽然阻隔了空间距离,但是心与心从未远离。在全球疫情最为吃紧的4月,也是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作为高考生的蕴迪在复习之余,组织中国伙伴们一同录制祝福视频,向塞尔维亚的伙伴们传递战疫鼓励。在历史的至暗时刻,唯有博大纯粹的爱能够跨越山海,连接你我。
疫情之后的三年,国际交流按下了暂停键,但晓彤老师和蕴迪在工作和专业学习中,获得了走向广阔田野,聆听中国故事的机会。从祖辈口中上海农村四十载沧海桑田,到怀柔青山绿水合抱的八宝堂村,从平谷桃产业曲折中谋发展的历程,到寓专业知识于实践的山西壶关行,从以普通发展学实践课程为契机访问世界银行,到在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担任志愿者辅助线上研修班,更鲜活、更全面的乡村振兴图景在眼前呈现。她们看到个体的期许与中国梦交汇,看到迈向复兴的雄关漫道,也看到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大国姿态。
蒋晓彤和师生在壶关蔬菜大棚学习
严蕴迪与小队成员在平谷实践
灌浆成熟——培根铸魂,处双奥之城盛事讲述非凡中国故事
十年来,晓彤老师和蕴迪逐步坚定投身志愿服务的理想。走上辅导员岗位的晓彤老师将自身梦想和育人工作相结合,与蕴迪等500余位农大师生志愿者一同践行志愿精神,服务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辅导员的她,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身体力行帮助学生志愿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作为学生志愿者的蕴迪,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风采。
蒋晓彤和严蕴迪与“雪游龙”的合影
1月26日到2月20日,她们服务于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志愿者业务领域,担任冬奥延庆赛区车橇场馆闭环内志愿者。可以说,她们是服务志愿者们的志愿者,是默默陪伴在广大志愿者身边的志愿者。其他领域的志愿者负责“冲锋在前”,而她们则作为坚强的后盾,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激励项目、开展党团日活动,丰富大家工作之余的生活,让志愿者有所感悟、获得成长。
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战友”的她们,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让这场并肩战斗的旅程更添一重别样的意义。在志愿服务时,她们与泰国留学生张思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帮助她提升汉语服务冬奥的过程中,二人逐渐变成了她的“代言人”,帮助思敏讲述她眼中的中国、她亲历的北京冬奥故事。2月4日央视新闻播出 《一起向未来|留学生志愿者张思敏:我们准备好了》冬奥Vlog、2月11日新京报《“服务志愿者”的泰国志愿者张思敏:在冬奥服务中感受中国魅力》、2月15日《回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320实验室的家书》、2月17日腾讯体育网的奥组委专访,都是她们共同努力的见证。25天的冬奥志愿服务,晓彤老师和蕴迪用真诚炙热的心帮助思敏感知冬奥、了解中国。也正因此,思敏多次表示“成为冬奥会志愿者是一种荣誉,我深深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对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世界对中国的认可。”
泰国留学生张思敏被媒体报道的截图
脱下制服、踏出闭环、回归校园的二人继续朝着梦想前进。7月17至22日,晓彤老师带领农大中外学子参加了“未来领袖 青春使者”2022年北京国际青年社会实践营,实践团始终牢记农大学子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在五天的时间里深入首都五区乡村,探寻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与13名留学生朋友一起,重拾古老乡村慈祥的秩序,讲述中国乡村发展的故事,探索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蒋晓彤和夏令营留学生在碧波岛合照
为坚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给来华留学生回信精神,加强构建实践育人培养模式,晓彤老师参加了农大留学生辅导员工作室,同时也邀请蕴迪担任学生助理,一起致力讲好中国“农”故事,向留学生展示更真实、更立体的中国。在国际处老师的带领下,二人一起举办中外学生交流与体验活动,也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技能。通过引导国际学生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带动农大全体来华留学生感受中国、学习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这就是她们共同梦想的不断实践。
作为学校党委理论学习宣讲团讲师的她们,也将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农大故事讲给留学生听。希望通过她们的介绍能够更好地帮助留学生群体深入了解农大奋力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感受一代代农大人的理想与抱负,体悟农大人在新时代中砥砺前行的决心。
蒋晓彤讲解“非凡十年·农大篇章”主题展览
纵使疫情尚未退散,但二人仍尽力把握机会、尽己所能,向广阔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讲好农大故事。晓彤老师在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同时,和学生蕴迪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履行强农兴农的使命,将小我融入大我,把知农爱农情怀和爱党荣校结合。
风雨百年路,一世农大情,晓彤老师和蕴迪是幸运的。每当回想起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庆祝大会上气势恢宏的广场朗诵,亦或是学校冬奥亮灯仪式上星星点点的灯光,她们的心中总会涌起莫名的感动。
十年的故事,是紧贴祖国心房的同呼吸共命运,也是应和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十年来,晓彤老师不断努力如愿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大学辅导员,蕴迪也在实践与思考中逐渐明确未来方向。她们在履行立德树人使命和践行强农兴农担当中,持续向留学生讲好中国发展故事。对国际交流而言,疫情按下的只是暂停键。期待疫情散去、国门重启的那一天,她们以对外汉语教师和求学研究生的全新身份,到更广阔的世界讲述再属于中国和农大的非凡故事。这十年故事画下句号,而属于她们、属于未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编辑:王珊
责编:赵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