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回眸2022 | 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快内涵式发展

2023年02月02日 浏览次数: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一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业大学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并取得了新的进展和可喜成绩。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定海神针”,为学院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根本保证,是学院行稳致远的基石。

一年来,学院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学院治理和服务水平。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落实“一岗双责”,充分发挥党政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学院不断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工作原则,集体研究决定学院“三重一大”事项等工作。

党总支委员会研究工作

学院推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全院师生集中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为全院师生发放相关学习资料,举办专题辅导报告会,邀请专家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会,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各支部、各系认真组织集中学习,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领学生形成高度的理论认同,增强历史责任感。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会

学院积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宣讲和研究阐释工作,遴选10位优秀教师加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宣讲团“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先锋队”,并积极深入校内各二级单位开展宣讲;学院教师先后在北京日报、党建网、社会科学报等平台发表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理论文章,并在学校“学习路上”公众号上推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院教师发表研究阐释文章

一年来,学院努力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思政课教学改革富有特色。

——扎实推进“大思政课”教学综合改革。为进一步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学院举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 推进高等农林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农林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600余位思政课教师线上线下参加研讨;围绕“如何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在思政课堂上将抗疫实践作为生动教材。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 推进高等农林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

——大力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学院成立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定期举行集体备课会、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教学创新比赛和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学院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竞赛并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成绩。

教学督导组会议

——不断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大学生思政课微视频大赛”活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课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并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校史校情,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建设,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生动实践》选修模块,为青年学生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

大学生思政课微视频大赛

——用好用活各类资源推动思政课改革。学院先后录制完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的历史上重要会议》100节微课程,录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微课》《百年大党的30个故事》微视频,进一步将党的新理论、新思想和精神力量融入思政课教学,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传播意识、故事意识,用好思政的“盐”,讲出真理的“味”。同时,学院立足“科技小院”构建思政课虚拟仿真平台,打造浸润三农情怀的社会大课堂,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大思政课”平台,引领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

张晖院长在“人民网+”客户端参与主讲《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微课

坚持真抓实干,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一年来,学院坚持真抓实干,科研成果和学科影响力稳步提升。

科研成果获批取得新突破2022年学院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思政专项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相关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数量大幅增加,高质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主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14篇。教师出版学术著作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全年共资助出版著作7本。

刊发理论文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学院发挥讲座教授作用,助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同时,从科研重点领域出发,结合教师专业特长和研究基础,邀请专家开展科研方法、项目申报等工作指导,不断增强学科发展活力;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质量发展,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共计6000余人观看直播;2022年10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地正式批准设立,学院学科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农村基层党建研究中心平台作用全面呈现。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基层党建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研究。研究中心积极与实践基地召开工作交流会,委派中心研究员分赴云南省镇康县、北京市怀柔区等地开展调研帮扶工作。中心还先后面向云南省镇康县、山西省左权县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遴选中心优秀研究员以“学二十大精神、话乡村振兴”为主题进行专题授课,真正发挥了研究中心服务基层、共同谋划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助推剂作用。

教师队伍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思想理论传播方面不断走深走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必须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年来,学院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中逐步实现结构优化。学院教师选拔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先后启动三次马克思主义学科人才引进工作,同时,在2022年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工作中,共5人晋升,为近年来晋升数量最多的一年,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教师职称结构得到了改善,梯队结构得到了优化。

一年来,学院教师学习培训坚持不懈。持续举办“求是”论坛系列讲座,精心设计理论学习“菜单”,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力求师生的理论学习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紧跟学科研究前沿;连续四年举办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提升专题培训,不断开阔教师学术视野、增长教师学术见识、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举办青年教师“求索”学术沙龙,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定期举办思政课示范教学观摩会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继续支持各系开展社会实践研修活动,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真正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统一起来。

举办求是论坛

一年来,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院严格遴选新增研究生导师、审核导师招生资格条件。组织开展研究生导师培训,并邀请校内外多位专家,从制度文件解读、研究生培养心得等角度作培训讲座,制定《研究生导师工作手册》,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提升专业指导能力。同时,学院进一步强化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细化研究生培养环节,全面保障贯穿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最后一公里”;加强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督导组对研究生课程等培养环节进行检查、评价和指导,进一步监督规范研究生培养程序;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2022年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行思读书会开展学习研讨

蓝图已然绘就,前路任重道远。新的一年,学院将继续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科研发展“强筋壮骨”,进一步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打造铸魂育人“思政金课”,进而提升重点马院建设水平,培养素质全面的“马系青年”,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扎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马文哲

责编:于哲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