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校际青年教师深度交流平台,拓展学术视野,激发科研创新活力,6月13日,由动科学院青蓝社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牧医所”)青工委携手在牧医所赵峰研究员团队会议室举办“重塑‘胃’来——动物仿生消化技术引领畜牧业效率突围与未来增长”主题活动。
牧医所廖秀冬研究员、王钰明副研究员、解竞静副研究员,动科学院韩博、戴兆来、王波、李蒙蒙、刘宁、王璐、杨青老师,以及双方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此次活动由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戴兆来副研究员主持。
活动伊始,动科学院青椒荟专项执行工作部部长、青蓝社执行社长韩博副教授深入阐述了青蓝社成立的背景和初心。在当前畜牧行业快速发展、科研创新需求日益迫切的大环境下,青蓝社致力于为青年教师打造成长与交流的优质平台。她着重表达了对赵峰研究员团队的诚挚谢意,此次交流学习机会对于动科学院青年教师而言,是难得的成长助力,将有力推动他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随后,牧医所王钰明副研究员带来“体外仿生消化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主题分享。他围绕饲料养分效价工业化评定技术研发,结合多个实际应用案例,生动展现了该技术在饲料品质评估、精准营养调控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同时,王钰明副研究员深入探讨了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了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优势与潜力,并强调了发展仿生技术对于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广阔应用前景,让与会人员对体外仿生消化技术有了全面且深入的认识。
在讨论交流环节,双方青年教师各抒己见,就体外仿生消化研发思路展开激烈碰撞,探讨如何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实现技术创新升级。针对不同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迫切性问题,结合实际生产需求,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围绕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期望构建更加紧密、高效的合作机制。同时,还深入探讨了科研产业融合发展在研究生和青年研究工作者素质培养提升方面的作用,以及体外仿生消化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一系列富有深度和启发性的讨论,为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活动最后,解竞静副研究员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参观了赵峰研究员实验室。在参观过程中,众人沿着实验室发展历程的时间脉络,感受科研团队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成就。解竞静副研究员重点对体外仿生消化系统、小型动物全封闭式呼吸代谢测热系统进行讲解,从工作原理到研发过程,细致入微的介绍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生和青年教师打开了科研思路创新的大门,为他们实现研究成果突破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借鉴。
此次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动科学院青年教师的校际共建与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搭建起畜牧学科科研资源共享合作的桥梁,为青年人才成长注入强劲动力。未来,双方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动物仿生消化技术的更多可能,为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稿:动科学院 戴兆来、韩博
供图:动科学院 戴兆来、韩博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