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校园凝聚力,提升女性幸福感,近日,动科学院开展“巾帼绽芳华”活动暨暖亭行动第115期。邀请师生录制女性专访、体验毛猴非遗手工制作、参与趣味游戏等多项活动。活动由动科学院关工委、团委组织开展,动科学院研究生会、学生会、叙牧社联合承办,学院关工委委员、专任教师、学生等10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
与时间对话,岁月从不败美人
“我想对十年前的自己说一声感谢,那一年的坚持让我和我的团队发展的更好。”“人生的容错率是很高的,没什么过不去的坎。”“珍惜身边的朋友,多跟身边的朋友在一块。”“那个时候还在读小学,有点拘谨,想告诉她其实自己很好,一切都做的很好。”“希望30岁的自己可以保持初心、保持热爱、珍惜家人。”“那个时候的你有没有保持每天在学习、在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我希望你看着我,然后为我的每天的生活感到高兴。”“希望你能更加勇敢一点,对自己更加坦诚一些。”“她说”专访第二季的录制现场,师生围绕“对十年前的自己、十年后的自己、现在的自己想说什么”三个问题深入交流。动物遗传育种系教师王雅春、邓学梅、俞英,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教师聂伟、王璐、张颖,动物繁殖与发育科学系教师王银娟,杂志编辑部教师赖长华,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郭霏和学生谢凌云、杨跃、王艺霖参加采访。
指尖织温情,提升动手能力
编织体验区洋溢着温馨的氛围,关工委委员傅金銮带领大家开启"织物语言"的探索。从基础起针到平针变化,同学们手持棒针、钩针,在经纬交错中编织出杯垫、向日葵等生活美学小品。随着毛茸茸的织物逐渐成型,参与者们掌握了实用针法,还收获了一份亲手制作的节日礼物,体验了编织的乐趣与成就感。
巧手塑灵猴,传承非遗文化
在非遗毛猴制作体验区,老北京传统手工艺的妙趣让参与者流连忘返。这项以辛夷花骨朵为躯干、蝉蜕做肢节的非遗技艺,经过选材、构思、黏贴等十余道工序,最终呈现憨态可掬的艺术造型。活动现场,动科231团支部江海滨同学边示范边讲解:"毛猴制作讲究'三分形,七分神',需在方寸之间展现生活百态。"参与者们手持镊子,将超轻黏土捏制的创意元素融入创作,纤毫毕现的毛猴作品跃然掌心。
花语缀琉璃,永葆春日记忆
如春迹永恒,历经时光洗礼,被岁月反复吟咏。浮游花瓶制作区花香四溢,关工委主任郭晓旭、关工委委员张劳、傅金銮、侯文娟和参与活动的师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三色堇、樱花等灿烂的春花融入恒久的玻璃作品。品悟春日植物之美的同时,将美好的祝愿与期待融入花饰中,为生活增添一抹独特的艺术气息。
夺奖掷沙包,共享游戏乐趣
沙包游戏区一片欢声笑语,参与者们集中精神,将手中的沙包精准投掷到靶心。小小的沙包承载了童年满满的回忆,靶盘的数字对应着精美有趣的礼品。同学们积极参与投掷沙包游戏,依据得分兑换小礼品:钥匙扣、不倒翁、小台历......参与者们判断准确,手眼合一,用手中的沙包争取自己喜爱的奖品,传递简单的快乐。
此外,动科学院关工委还与教师青年委员座谈,与学生委员等共80名师生共同观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此次暖亭行动,拉近了老同志与青年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育人实效。动科学院将持续开展更多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将思政教育做在经常,融入平常;把文化传承行于日常,继于时常。
附:“她说”第二季——岁月从不败美人
供稿:动科学院
供图:动科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