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10月17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擘画宏伟蓝图、指明前进方向。
多年来,动物科技学院始终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主导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增进学院国际合作网络,促进学科国际化发展。
一、主导建立“一带一路动物科技创新联盟”
2018年,学院主导建立“一带一路动物科技创新联盟”,联盟由“一带一路”沿线14个农业院校、中国国内34所农林院校和30多家饲料畜牧企业共同组成,旨在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多边国际合作,在饲料畜牧领域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院校、农业企业之间搭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的长期国际合作平台,全面推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饲料畜牧产业发展。
二、组织师生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团体访问
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合作,2019年,学院师生一行23人访问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越南国立农业大学等单位,并参观了当地7个农场,调研了我国和柬埔寨、越南在畜牧业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在中国-柬埔寨农业合作中心的基础上,在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设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这是学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与沿线国家畜牧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
三、牵头建设3个“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
2021年,由曹兵海教授、李孟华教授、曾申明教授分别牵头申报的“‘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肉牛产业科技创新与战略研究院、国际羊遗传与种质专业科技创新院、国际驴产业科技创新院”均获批建设。
据悉,“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是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深化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交流与合作而建设的合作平台。学院牵头建设的“一带一路”产业创新研究院平台,有助于促进学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学术交流合作、人才流动、技术转移、民心相通等层次合作,推动实现沿线国家农业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立联合实验室
2022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学院成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羊种质资源创新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中国农业大学羊遗传与种质创新研究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绒山羊遗传育种团队与摩洛哥、黎巴嫩、苏丹、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共同承担的“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多边关系发展合作,是科技领域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典型范例。
适逢中国农业大学118周年校庆和动物科学技术学院100周年院庆之际,李孟华教授、李胜利教授、罗海玲教授、曹志军教授、吴中红教授、张炳坤教授、苏华维副教授、吴浩副教授等学院教师累计收到了来自20个国家、28所国际合作院校及研究机构、组织的贺信,其中包含俄罗斯、伊拉克、伊朗、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对学院的百年发展与成就表示祝贺的同时,也期待未来与学校、学院加强国际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实现共同发展。
动科学院副院长、中阿羊种质资源创新联合实验室负责人李孟华教授表示,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学院积极把握共建机遇,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办学优势,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未来,学院将继续着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科技共同体,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贡献动科力量!
供稿:动科学院
供图:动科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