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为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未来发展,推动打造生态文明交叉学科新高地,3月16日上午,资源与环境学院系列校庆学术报告——“中国农业大学生态文明大讲堂”在资环楼5-318会议室隆重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参与会议并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副书记张永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建设教研室主任、教授李宏伟,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奇应邀做专题报告,会议由资环学院长袁力行主持。
张福锁在致辞中介绍了“生态文明大讲堂”举办的背景,当今新兴学科的形态应该是交叉创新的,应与产业发展、国家战略紧密融合,我们要将生态文明研究打造成一个交叉创新的学科高地。张福锁对应邀报告的专家表达了感谢,他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希望通过此次大讲堂,能够激发更多关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与行动。
常纪文以“绿色能源与绿色产业耦合发展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为主题,深入剖析了绿色能源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实践路径。他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加快构建与我国资源能源禀赋匹配的新型能源体系,还要持续优化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为新型能源与产业耦合发展创造更多应用场景。绿色能源与绿色产业的协同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还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张永生作了题为“重新思考农业:生态文明范式”的专题报告。他从生态文明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工业化逻辑如何改造农业和农业绿色转型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张永生强调,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注重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李宏伟围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了深入阐述。她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农业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动力和路径,以新质生产力的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赋能农业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形成价值链、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五链融合”。必须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农业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和增值。
王奇围绕“关于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与教育体系的研究”从理论体系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生态文明国家战略的提出与发展,中国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生态文明实现的路径和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从教学体系的角度探讨了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学科需求,生态文明教育的定位,生态文明本科教学的难点和高效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思考,强调高等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老师围绕绿色和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发展前景和学科建设等问题充分讨论。参会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大讲堂不仅拓宽了视野,还激发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张虎、资环学院党委书记王雯、学院副院长王冲、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尹蛟及学科带头人、系主任和骨干教师代表参与会议。
供稿:资源与环境学院
供图:资源与环境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