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研究院来华留学生赴大茅远洋生态村实践调研

6月7日,三亚研究院全体来华留学生赴大茅远洋生态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形式,让留学生感受中国当代农村的发展风貌,深化对中国乡村的认知与理解。

image.png

大茅远洋生态村位于三亚市吉阳区,是远洋集团与政府合作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项目融合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康养社区和科研教育,建有现代农业园、科技小院、共享农庄等特色板块。由三亚研究院和资源与环境学院在张福锁院士的带领下与吉阳区共建的科技小院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智慧农业和可持续发展。项目保留黎族文化特色,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的有机结合,是海南自贸港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典范。

活动开始,学生们聆听了研究院曹文龙老师和大茅村科技小院学生关于大茅村基本情况的介绍。

image.png

之后,学生们对科技小院实验基地展开实地调研。调研过程中,科技小院的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团队在大茅村开展的研究工作,分享了在大茅村的生活感悟。

image.png

留学生表示,大茅村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用两年时间扎根一个村庄的科研精神令他们震惊和敬佩,同时也让他们对如何用专业知识服务农村发展有了全新认知。

调研结束后,留学生分为三组深入农户家中走访调研。在农户家中,他们与农民面对面交流,了解家庭收入结构、农业生产日常、乡村公共服务等情况。

留学生马芮安表示,当她和农民交谈时,她能感受到农民很欢迎国际学生的来访,这是她第一次直接与中国农民对话。与人们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固有印象不同,大多数中国农民拥有小块耕地,并且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满足。这与巴西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巴西,大型农场主的经营模式更占主导。与她交谈的中国农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满意,但若换成巴西的农民,可能会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满。她认为这种生活态度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与中国政府对家庭农业的支持有关。

留学生苏德表示,玉米在巴基斯坦深受民众喜爱。在与农户交谈的过程中,他围绕传统玉米和科技小院玉米的差异对农民展开提问,探究了加工成本、利润空间等问题。这次交流让他既增长了见识又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留学生尼古拉表示,他很喜欢大茅村,大茅村很漂亮,适合旅游度假。同时这个村庄也改变了他对农业的看法,他认为这是中国最现代的行业之一。

image.png

image.png

此次实践调研活动帮助留学生深化了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更通过跨文化交流,让世界看到中国农村的发展活力与文明魅力,为中外文明互鉴搭建了生动的实践平台。

未来,三亚研究院将继续依托海南自贸港的区位优势,创新来华留学生实践教学模式,让更多国际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知中国、读懂中国,成为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

供稿:三亚研究院

供图:三亚研究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