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奶牛、羊高产优质高效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项目进展交流会召开

6月30日下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奶牛、羊高产优质高效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项目课题一“奶牛重要性状表型智能检测系统研发”和课题三“环境和基因互作影响奶牛、羊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的进展交流会顺利召开。

合照.png

项目咨询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张沅教授,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张勤教授,丹麦奥胡斯大学苏国生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赵要风教授,北京农学院郭勇教授,中国奶业协会陈绍祜副秘书长,北京奶牛中心麻柱主任,项目/课题一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孙东晓教授,课题三负责人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黄金明研究员,各子课题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曹志军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毛胜勇教授,北京奶牛中心刘林副主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李建斌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刘军花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杨继副教授、韩博副教授及相关研究生等30余人以线上的形式参加会议。

项目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孙东晓教授汇报了项目整体的实施方案,并提出了“奶牛智能表型测定技术研发”和“环境和基因互作影响奶牛、羊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课题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孙东晓.png

孙东晓 教授

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黄金明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刘军花教授/毛胜勇教授团队、中国农业大学曹志军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杨继副教授分别汇报了各自团队在环境和基因互作影响奶牛、羊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成果和下一步计划。随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李建斌研究员和北京奶牛中心刘林副主任分别汇报了奶牛个体识别、体型、饲料转化率智能测定系统研发进展和下一步计划。

1688374794021074563.jpg

黄金明研究员、曹志军教授、毛胜勇教授、刘军花教授

1688374994739067912.jpg

刘林副主任、李建斌研究员、杨继副教授

咨询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张沅教授、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张勤教授、丹麦奥胡斯大学苏国生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赵要风教授、北京农学院郭勇教授、中国奶业协会陈绍祜副秘书长、北京奶牛中心麻柱主任分别针对各课题进展及下一步计划等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1688375125600034778.jpg

张沅教授、张勤教授、苏国生教授

1688375259314082474.jpg

赵要风教授、郭勇教授

1688375306929064090.jpg

陈绍祜副秘书长、麻柱主任

会议最后,项目负责人孙东晓教授总结了此次会议课题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下一步实施计划,衷心感谢专家们的指导,并宣布本次课题进展交流会圆满结束。

供稿:动科学院

供图:动科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