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出版社到安徽农业大学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

4月11至12日,学校出版社社长董夫才、顾问刘军带领部分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业务人员一行6人赴安徽农业大学开展业务交流,探讨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出版社一行首先拜访了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红,并与安农学校党政办、教务处、财务处、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部门负责人会面,随后与教务处、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及部分教师代表进行教材建设座谈交流。在安农期间,出版社一行还先后深入走访该校理学院、植物保护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就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进行研讨。

图片1.jpg

李红副校长对董夫才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校社长期友好合作给予积极肯定。她在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概况、历史沿革及发展方向后,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安农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有关情况,特别是对“十四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做出说明,指出学校在“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教材建设工作力度,特别是在数字教材建设方面将做出积极探索,希望与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在原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力度,共同打造更多高质量精品教材。

董夫才社长首先感谢李红副校长和有关部分负责同志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出版社一行会面,在介绍出版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安农与出版社的合作历程,表示安徽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的关系源远流长,许多优秀的安农名师大家与出版社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在生物科学、理科基础课程、植物保护和园艺等学科专业领域建材建设方面合作成果显著。董夫才社长表示希望在新的时期进一步密切合作、努力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在数字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合作做出新的探索、做出新的贡献。李红副校长对出版社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帮助及本次集中赠书表示诚挚感谢。

图片2.jpg

随后,出版社与校教务处、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及部分教师代表就教学改革、课程与教材建设进行教材建设座谈与交流。教务处处长曹成茂介绍了安农“十四五”时期教材建设计划主要内容,对新形态教材建设有关设想和要求做了重点阐述,安农已经立项15种数字化教材并给予部分资金资助,为更多品种的数字化教材建设做出探索、积累经验。董夫才社长介绍了出版社新形态教材建设有关情况,他表示新形态教材建设既要高度重视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应用,还要高度重视数字教学资源的高质量,努力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统筹做好数字化资源建设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协调统一,为课程教学的高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吕建忠从新形态教材的形式、数字教材的特点、资源建设、数字教材建设的新趋势等做了详细介绍,为计划编写数字化教材的教师提出了明确的建议。高等教育事业部主任王笃利对出版社在学术出版、教材建设、社会服务等3方面取得的成绩做了简要介绍,从本科教材建设角度向与会人员重点介绍了中国农大出版社有关重点学科专业出版版块以及部分新兴交叉学科专业领域系列化教材建设计划和进展,诚挚邀请安农广大教师参与出版社有关教材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出版社相关人员针对教师代表提出的有关教材建设具体问题做了耐心解答,获得一致好评。

图片3.jpg

应院系邀请,出版社团队还在安农特意组织召开的理工类专场和农林类专场两场教材交流报告会上,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出版社“十四五”本科教材建设规划情况、数字化教材建设工作主要设想,还就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农林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有关要求和发展趋势与广大教师进行了交流。顾问刘军结合自身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体会交流了高等农林教育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有关认识,指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结合出版社申报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经历提出了在申报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通过交流座谈,教师代表对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与疑惑有了新的认识,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对出版社一行表示感谢。

图片4.jpg

此次调研,出版社团队还应邀走访了安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专业硕士与本科教学实践基地,了解了刘一盆汉字农场及田涧头拾趣农场的建设与运营情况,对现代农场管理有了新的认识。董夫才社长表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愿对此类具有浓郁本土地方特色、创新经营与管理模式、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项目给予相应支持,愿与广大教师和实践基地合作,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出版更多更好的有关耕读教育、劳动教育的教材与读物。

供稿:出版社 魏巍

供图:出版社 魏巍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