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AI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动物医学院自2025年3月起,每月推出教师数智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目前系列培训已推出3期,精准聚焦课堂改革、课程建设与数字教材三大专题,累计覆盖教师150余人次,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课堂改革: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唤醒
3月18日,第35期“师承·医心”培训聚焦“如何将AI技术应用于教学课程建设”主题。动物医学院副院长张国中教授出席活动,他指出,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不可阻挡的趋势,“人工智能+教育”是推动人才培养变革的关键变量。希望通过系列培训,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为进一步开展有组织、有实效的数字化教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市教学名师、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我校陈耀星教授以《动物解剖学》课程为例,展示了AI课程建设的经验,介绍了如何通过智能学伴系统和生成式课堂等创新模式优化课程教学效果。清华学堂在线吴文汇讲师以《如何利用DeepSeek建好一门AI课程》为题,从平台角度为老师们呈现了在多模态交互式AI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推进课堂教学从“知识传递”转向“认知唤醒”。
课程建设:从知识碎片到知识体系
4月8日,第36期“师承·医心”培训主题为“智慧课程思考与实践”,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动医分中心董玉兰教授主持活动。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北京市教学名师许雅君教授以《智慧课程思考与实践》为题,深入分析了智慧课程的核心要素与AI技术如何重塑教学场景,她指出智慧教育不仅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教师应从课程设计的顶层进行规划,将创新与教育的本质相结合,打造多方协同的智慧教育生态。智慧树高级顾问贾紫荆老师以《AI智慧课程建设工作坊》为题,带领教师们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了AI是如何将知识点串联成知识体系,并在整理后进一步生成教案、设计智能题库和资源精准推送等工具。
教材建设:从纸质教材到动态教材
5月27日,第37期“师承·医心”培训围绕“数字化教材建设路径”展开。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主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高艳教授以《新时代人体解剖学团队及教材建设实践》为题,强调了虚拟解剖学与实际操作结合的重要性,介绍了翻转课堂与案例教学等创新模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中国农业出版社的王晓荣副编审以《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材建设的实践路径》为题,分享了教材建设的前沿动态,并以《农业植物病理学》为例,展示了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实践,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启示。
系列培训立足教学实际,融合名师经验与企业技术案例,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前沿技术的实践平台,也为学院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师承·医心”强师培训将从个性化学习、教学管理等不同角度继续开展专题培训,持续推进AI技术与师生更高效、更智能的教学合作,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高质量兽医人才。
供稿:动物医学院
供图:动物医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