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落实学校推动红色“1+1”行动二十周年再出发工作部署要求,3月29日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流体系教工党支部、流体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本科生第五党支部共赴石家庄市鹿泉区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实验基地同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人事处党支部、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开展红色“1+1”联学共建活动。
水院党委副书记张立伟、党委委员严海军、流体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姚志峰,学校就业创业办公室副主任、水院流体系教工党支部组织委员张文武,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悦有、半干旱中心主任檀海斌、科管部部长秦焱,河北省科技厅人事处副处长李兆香及共建党支部党员、鹿泉科技小院师生代表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悦对水院党支部来鹿泉开展红色“1+1”联学共建活动表示欢迎,并指出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实验基地在中国农业大学严海军教授团队的支持下,将高精尖农业技术与田间地头紧密结合,让农业技术惠农、强农、兴农。水院党委委员严海军介绍了基地合作建设的基本情况,基地将农业发展与研究生培养体系深度绑定,目前已经推动5个项目、4个温室、400亩实验田落地,作物涵盖种类多,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类型全。水院党委副书记张立伟指出,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红色“1+1”活动已超过20年,水院党委在持续推进红色“1+1”再“+1”,此次活动是在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和多方合力的推动下,在赓续红色血脉、汇聚育人合力、深化合作交流等方面再“+1”。
赓续红色血脉,双促双融再“+1”。
联学共建活动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背景下,依托基地与周边西柏坡等红色景点,持续赋能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流体系教工党支部姚志峰交流到,通过党建引领,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永葆党员奋斗本色,提升专业能力,在科技兴农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校-地-企”三方合作,增强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同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让研究生通过红色“1+1”共建,做到知识上“顶天”,行动上“立地”,更深层次参与当地农业产业需求建设。更快速度了解科技发展新动态,紧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技强国战略。
汇聚育人合力,人才培养链条再“+1”。
活动当日“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正式揭牌。以红色为基调、科技为载体,让研究成果直接落实在田间地头,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联学共建,积极拓宽实践育人模式,延长人才培养链条,将研究生培养置于“育”更置于“实”。学校就业创业办公室副主任张文武交流了水院依托于企业需求参加全国“挑战杯”大赛并获得特等奖的经验和做法,并希望通过此共建活动在“政产学研用”基础上,增加“创”这一抹调色,以创新创业为抓手在人才培养链条上 “+1”,进一步汇聚育人合力。
深化合作交流,科技产业振兴再“+1”。
本次联学共建活动,流体系师生党支部同合作基地一起不断拓宽合作交流管道,进一步提升党员强农担当。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半干旱中心主任檀海斌表示,中心将同党支部一起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主攻方向,以“节水+”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模式,加强科技赋能,畅通研究成果直通田野渠道,形成科技兴农的特色作物节水试验示范区、果蔬节水试验示范区、大田作物节水试验示范区,力争在进一步的联学共建共促共进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心,推动“政产学研用创”一体化,将基地建设为现代节水农业科技中心。
水院在服务乡村振兴、节水农业等方面持续深化“红色 1+1”再“+1”的体系模式建设,加强党建引领与专业融合多维度建设,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引入第三方党支部,增强党支部沟通共建专业程度,提升党支部共建紧密度。在未来,学院师生党支部将继续锚定兴农之需,担当强国先锋之任。
供稿: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供图: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