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繁殖与发育科学系主办的科技小院建设交流会在北京昌平奶牛科技小院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推动科技小院的建设,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探讨家畜繁殖新技术的应用,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创新。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繁殖与发育科学系系主任刘国世教授主持。
刘国世首先介绍了科技小院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强调自从科技小院模式提出以来,在农业技术推广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特别提到,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科技小院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高度肯定了其成就,并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科技小院作为“科学技术+农村小院”的创新模式,继续深化了高校科研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而“党建思政+科技小院”将进一步深化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推进实现教育强国和农业强国!
在本次科技小院建设交流会上,来自河北、北京、内蒙古、新疆、海南、山东等地的科技小院围绕家畜繁殖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享。小院代表展示了各自领域的科技创新实践,不同地区与不同畜种的多样化农业科技应用。在分享过程中,刘国世教授对各个小院的工作进行了逐一点评,并与他们就小院运行中的经验和未来发展进行了交流。
河北白寨科技小院的张航,分享了“首个科技小院”的创立历程,小院的运作模和科研攻关,以及对科技小院建设与发展的建议。随后,北京昌平奶牛科技小院的王朋详细介绍了奶牛养殖的实践经验和科技成果,重点展示了先进的繁殖管理技术如何有效提高产奶量和经济效益。内蒙古和林格尔奶山羊科技小院的尹德朋及河北阳原驴科技小院的张福岳则分享了他们在提高繁殖率和动物健康管理方面的创新做法。
来自新疆伊犁昭苏马业科技小院的韦力煣和北京通州马科技小院的马宸分别介绍了如何通过科学技术提升马匹的繁殖能力和培育优质马种,推动当地马业经济的发展。在肉牛和羊类科技小院的分享环节,河北临西肉牛科技小院的白佳琛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短尾羊科技小院的谭泽钰展示了他们在基因改良和科学饲养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增收。海南崖州黑山羊科技小院的张振与山东滨州洼地绵羊科技小院的李卫也介绍了在黑山羊和绵羊繁殖领域的创新成果,展示了如何通过技术改进繁殖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助力农户经济增长。
在各个科技小院代表汇报结束后,现场的专家学者们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农业农村部史建民从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视角出发,对各个小院提出更高要求和期待,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正处于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科技小院应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全国畜牧总站李广栋提到,科技小院的学生应积极参与到农户的工作和企业的生产中,帮助农业从业者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北京三石奶牛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俊指出:科技小院给牛场带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了牛场的经济效益,同时小院的学生还应该扎根基础,学习牛场的生产实践技术,为未来的就业夯实基础,也为更好的了解产业难题,延伸更多的科学问题。在经验交流环节,大家一致认为,科技小院模式不仅促进了各地农业技术的发展,还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的深度融合,加速了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与会的科技小院代表和专家们积极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并深入探讨了未来科技小院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此次交流会不仅为各地科技小院之间搭建了一个宝贵的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平台,也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科技小院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农村”的优势,深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科研团队与农村实际生产的深度融合。通过持续创新和实践探索,科技小院将不断引领家畜繁殖等领域的技术升级,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型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侯勇教授建设的河北白寨种养结合科技小院的张航,动物繁殖与发育科学系曾申明教授建设的河北阳原驴科技小院的张福岳、新疆伊犁昭苏马业科技小院的韦力煣、北京通州现代马业科技小院的马宸,刘国世教授建设的北京昌平奶牛科技小院的王朋、内蒙古和林格尔奶山羊科技小院的尹德朋、内蒙古呼伦贝尔短尾羊科技小院的谭泽钰、海南崖州黑山羊科技小院的张振,傅祥伟副教授建设的河北临西肉牛科技小院的白佳琛,王冰源副教授建设的北京平谷奶牛科技小院的宁昊泽、张鲁副教授参与建设的山东滨州洼地绵羊科技小院的李卫,农业农村部种业司史建民博士,北京市畜牧总站王梁、薛振华,北京市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胡鑫,北京理工大学杨明辉副教授、厦门大学李友筑副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何长久副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陶景丽副教授、上海大学李彧副研究员、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郝大勇副主任技师,以及刘国世教授团队多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供稿:动科学院
供图:动科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