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交叉前沿论坛第七期邀请中科院院士作“牧草育种及应用”学术报告

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绵羊遗传与种质创新研究中心、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家畜)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农业大学“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支持的生物交叉前沿论坛在动科动医大楼报告厅举行。

1.pic.jpg

论坛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表观遗传学家、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院士作主旨报告。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和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等院系的近百位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本期论坛。

2.pic.jpg

在开幕致辞中,论坛发起人和组织者李孟华教授介绍了生物交叉前沿论坛举办的初衷、主旨和意义,强调了动物学科与植物学科之间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曹晓风院士带来了题为“牧草育种及应用”的学术报告。首先,曹晓风院士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介绍了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号召青年师生要将基础研究知识与国家新的增长点相结合,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她在报告中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地区冲突、贸易冲突频发导致全球性粮食危机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耕地是粮食产生的命根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把这两个要害抓住了,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现有大量边际土地,是耕地的战略后备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利用边际土地发展草牧业是填补我国优质饲草需求缺口、减轻对进口优质饲草依赖的重要途径。

随后,曹院士介绍了全球草牧业领域现状及研究进展。她介绍了美国、荷兰和加拿大等国外草业强国的先进发展经验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指出“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紫花苜蓿生长及热应激研究”和“饲草性能提升”等方向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我国作为草业大国,草原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90%的草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亟需对草原进行生态修复,提高草原生产力。此外,我国自主选育的优良草品种仍十分短缺,制约了草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加强饲草种质资源的自主培育对于我国草牧业的发展以及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曹院士重点讲述了其团队近年来在“小麦族羊草基因组及其遗传改良应用”和“新型豆科饲草田菁与盐碱地改良”两个项目上开展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工作。对于小麦族羊草,曹晓风院士团队利用最新测序技术和方法组装获得了高质量基因组,并进行了深入解析,明确了转座子扩张驱动羊草基因组进化的演化规律。曹院士团队通过调节关键miRNA表达,改良了羊草品质,并通过羊草基因组编辑技术提高了羊草生物量相关性状。这些工作为羊草优良基因资源挖掘和功能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体系。曹院士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承担中科院“黑土粮仓”先导A项目,从绿肥良种、纳入良法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将田菁种植纳入黑土区盐碱地治理体系,进行土壤改良。曹院士介绍了田菁在治理盐碱地治理方面的优势,田菁具有适应性广、极度耐盐碱、耐涝等优点,是盐碱地改良的理想先锋植物。曹院士组装并注释了田菁高质量基因组,鉴定出耐碱关键候选基因,探索了田菁耐盐碱的遗传机理,建立了田菁遗传转化及基因编辑体系,为田菁遗传改良及基础研究提供了基因组资源和研究工具。在此基础上,曹院士团队提出了“菁玉模式”套作栽培、“燕菁”轮作模式、“菁蒜”轮作模式、田菁覆膜滴灌种植等能够实践推广的种植模式,真正将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田间盐碱地治理,令人心生敬佩。最后,曹院士对李振声老先生“耄耋之年心系国家种业、攻坚克难打造滨海草带”的敬业精神致以敬意。曹晓风院士的精彩报告由浅入深、引人入胜,全场师生致以热烈的掌声。多位相关专业老师和同学纷纷向曹院士提问,就羊草组织培育及再生体系建立、紫花苜蓿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倍型对同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羊草基因组组装材料选择等一系列问题,与曹院士进行了深入探讨、沟通和交流。

3.pic.jpg

现场提问交流

在总结发言中,李孟华教授感谢了曹晓风院士带来的精彩报告,并向曹晓风院士赠送纪念品。论坛开始前,李孟华陪同曹晓风院士参观了动科学院百年院史展览。

4.pic.jpg

李孟华教授向曹晓风院士赠送礼物及共同参观百年院史展

论坛期间,报告嘉宾与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之间互动热烈、讨论深入,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本次论坛的举办,推进了优良草种的选育与应用、基因组组装与注释、基因编辑体系构建、草业与畜牧业交叉研究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对多学科交叉融合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供稿:动科学院 李孟华

供图:动科学院 李孟华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