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为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我校研究生骨干通过专题学习会、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领悟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积极探寻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路径,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紫威领学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文件中提到的“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农业新质生产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科技小院”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详细解读。她指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生群体要深入学习领悟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讲好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她鼓励广大研究生立报国强国之志向,做挺鹰担当、艰苦奋斗的奋斗者,以实际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研究生骨干围绕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展开了深入的学习与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文件精神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切实把文件精神转化为学习科研的实践动能,为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实现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研究生党员骨干1班 农学院 周慧慧:
作为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骨干培训班的班长,我组织了支部成员学习研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受鼓舞。这份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基石的纲领性文件,展现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路径的独特智慧。文件指出应在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中瞄准关键生产要素,在坚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强化实效性、针对性措施,在乡村产业融合中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完善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中着重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些都为农业领域的研究学者和学生们提供了极具前瞻性的研究方向,更启示青年党员们应在基层治理中淬炼党性,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作为新时代农科学子,尤其是学生党员,我们既要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成为科技创新的创路者;更要做乡村振兴的“答卷人”,成为智慧兴农的思考者。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更激励了广大的青年学者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党建引领下深耕沃野、破土新生,践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诺言,闪耀于乡村振兴的舞台上。
研究生党员骨干2班 植物保护学院 宋昱:
近日,我们深入研习了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身为农业学校的研究生以及学生党支部书记,我愈发感受到肩头责任之重。该文件聚焦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为农业发展精准指引了方向。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这使我深刻意识到,在植物保护专业领域,我们务必持续提高技术水准,全力保障农 作物茁壮成长,为粮食增产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作为党支部书记,我们应当引领同学们积极响应文件精神,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充分融合,并且借助AI强化思维的发散以及深度思考的能力,踊跃投身于农业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我们要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奉献青春力量。
研究生党员骨干3班 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俊逸:
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农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通过保护耕地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为应对潜在风险提供了坚实支撑。文件提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包括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探索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等。这表明中国的农村改革正从浅层次向深层次迈进。这些政策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对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我感受到国家在推动公平与效率并重方面的决心。文件特别提到了加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等内容,这让我认识到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东北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其退化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通过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等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减少风蚀水蚀,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生态优先的理念值得点赞。无论是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还是产业融合,都旨在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这让我体会到,所有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感。这也提醒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关注基层群众的需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既是一份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更是一份充满温度的民生指南。它让我看到了国家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也激励我在自己的领域中践行发展理念,学习学科前沿,讲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研究生党员骨干4班 工学院 李泽龙: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文件围绕“两个持续”“四个着力”,提出做好今年“三农”工作的“路线图”,对于国家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关键问题,作出了系统部署。通过深入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文件聚焦深化农村改革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我意识到乡村发展已步入关键阶段,各领域正在全方位蜕变。从农业技术创新到农村社会治理优化,从产业融合升级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处处彰显系统性与前瞻性布局。这不仅是政策指引,更是对我们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的召唤,激励我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在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积极作为,以青春之智、青春之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添砖加瓦,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成为现实图景。我们要以文件精神为指引,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为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研究生党员骨干5班 图书馆 张子超:
作为一名农林高校的研究生党员,在认真学习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后,我对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份文件紧扣“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主题,首次提出要结合各地实际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强调要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学子的作用尤为重要。作为农林高校学生,我们既要在理论层面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价值,更应在农业产业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农耕文化传承、乡村治理创新等领域躬身实践。应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的农业管理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博士宣讲团 资源与环境学院 刘秋艳:
作为科技小院的学生,我深感荣幸能参与这一被连续两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创新实践。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这是对科技小院模式的高度认可,也为其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科技小院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筑基、科技赋能、人才驱动”的核心理念。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吃同住,通过“干中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这种沉浸式学习让我掌握了先进农业科技,也理解了农民的需求。科技小院通过全产业链赋能,帮助农民从“种得好”到“卖得好”,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北京西槐庄科技小院的助农举措尤其值得借鉴。作为科技小院学生和党支部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将继续探索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路径,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力量。
博士宣讲团 动物医学院 徐震:
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再次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向全党全社会释放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鼓励更多人参与农业强国建设。通过深入学习,国家政策的支持激励了我们农大学子的信心,增强了对知农、学农、爱农的信念。农业是国家的基石,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给”摆在国家安全的首位。作为新一代科研工作者,我们不仅是政策的受益者,更是实践的先行者。我们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培养乡土情怀,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集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我们要肩负“解民生之多艰”的使命,贴近农民,关注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体现人生价值。用党的创新理论赋能乡村建设,发扬“强国先强农,农大做先锋”的精神,奋力书写新时代“强农有我”的青春答卷。
博士宣讲团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黄航行: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的战略要求,博士生党员作为科技创新生力军和政策落地排头兵,肩负将政策转化为生产力的重任。在协同创新中,博士生党员应发挥“三个纽带”作用:一是做学科交叉的粘合剂,组建农学-水利-人工智能复合型研究团队;二是做产学研用的连接桥,推动实验室成果向田间应用转化;三是做政策落地的翻译器,将技术指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围绕数字灌区建设、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领域,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体系,使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博士生党员应将实验室数据与论文研究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将个人科研追求融入国家战略需求,在新时代田野上书写科技报国的青春答卷。
博士宣讲团 理学院 刘锐:
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农药学专业的研究生,学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让我对“三农”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意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文件指出,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要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这让我认识到农药学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关键作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合理使用可防治病虫害,保障产量,并提升农产品质量。然而,农药使用需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文件中提到“推进乡村建设”和“改善农村民生”,让我意识到农药学研究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还要考虑其对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作为农药学研究生,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将深入钻研绿色、高效、环保的农药研发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将紧密结合国家政策,调整科研方向,为乡村振兴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博士宣讲团 经济管理学院 王雅岚:
认真研读中央一号文件后,作为博士宣讲团副党支书,我深感文件的重要性与深远意义。文件精准施策,涉及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全面规划农业农村现代化蓝图。这不仅巩固了国家根基,也是对人民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文件的政策举措具有前瞻性,如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作为副党支书,我将积极组织宣讲活动,深入解读文件精神,让同学们领会“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力量。我相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三农”事业定能迎来更美好的明天,乡村振兴目标必将实现。
供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供图: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