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表“主要农业反刍动物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专题系列论文

近日,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孟华教授、吕锋骅副研究员共同担任编辑,组织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杂志发表“主要农业反刍动物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专题论著。我校多位老师在专题发表论文,对牛、羊等农业反刍动物乳、肉、繁殖、环境适应等性状的表型鉴定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1.jpg

我国是反刍家畜养殖大国,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但我国自有优良反刍家畜品种却很少。发掘、鉴定性状优异的反刍家畜种质资源, 实现反刍家畜良种自主培育迫在眉睫。“十四五”期间,我校李孟华教授联合国内10家科研单位的64位科研工作者,承担了科技部“主要农业反刍动物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项目。

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 项目团队对绵羊、山羊、牛、牦牛等主要反刍农业动物不同性状的表型鉴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针对表型性状的定义、鉴定方法、已有技术、潜在可利用信息技术等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咨询。项目成员通过多次研讨会对我国主要农业反刍动物表型鉴定所面临的问题和突破方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大力提升中文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提倡科研成果中文首发”的倡议,项目组专家总结调研和研究成果撰写了7篇综述论文,发表于《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主要农业反刍动物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专题。《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生命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报道生物学、农学和基础医学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2.png

我校动科学院李孟华教授、连正兴教授、王雅春教授、俞英教授、张毅教授、吕锋骅副研究员、王波副教授以及食品学院张雅丽副教授参与发表了“种质创新的基础:反刍动物表型组与表型测定技术”、“农业反刍动物重要乳性状表型测定方法及研究进展”、“反刍家畜高海拔低氧适应性性状的鉴定研究现状与展望”、“肉用牛、绵羊脂肪组织特性、发育规律及其评鉴方法”和“绵羊和山羊肉用性能表型鉴定方法现状与展望”等4篇论文。该专题系统分析了我国主要反刍家畜表型性状的多样性以及表型鉴定技术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需求。向读者展示我国主要反刍家畜表型鉴定研究的总体状况, 以推动表型鉴定技术的发展,服务于我国农业反刍动物优异资源群体的挖掘。

供稿:动科学院

供图:动科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