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学者:中印取长补短,构建和平繁荣的多极世界

导读: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应超越差异,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避免政治分歧阻碍合作。两国应从共同利益出发,调整对外战略,在平等和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进行交往;还应结合各自优势,互相取长补短,与其他国家展开国际发展合作,营造互信环境,为构建和平繁荣的多极世界贡献力量。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   者:

Natasha Agarwal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访问研究学者

Paresh Batra 印度孟买独立研究员

当前全球化进程似乎已经步入一个新阶段,其特点是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损失超过了企业全球化运营带来的收益。不仅外国企业在印度拓展业务时面临困难,印度本土企业在扩大业务方面也难以施展拳脚。原因在于,印度政府严格限制向中国公民发放商务签证和工作签证。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对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审查措施,这一举措又会对印度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雄心壮志造成负面影响。在印度,承认当前本国与中国的经济互动存在问题并需要进行调整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伴随着“谨慎行事”的态度。

在地缘政治格局瞬息万变、各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情况下,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地位都不容小觑。中印两国应秉持多极化发展理念,着眼全球南方的利益,摒弃政治分歧,优化经济合作框架。在我们亟需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共同问题的当下,这一点更显得刻不容缓。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印两国应如何展开合作实现共同进步?双方能否利用其文化相似性,避免政治分歧阻碍竞争性合作成果?两国间的竞争性合作不仅能满足双方发展需求和发展愿景,弥合分歧,还能惠及其他国家,从而促进国际共同发展合作。

图片来源:新华社

优化两国经济合作有望向世界提出一种新的多极化发展范式,其核心在于理解每个国家都希望在全球舞台上成长并发声。这种发展范式要求我们互相尊重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当各国在全球舞台上获得这种独立自主权时,平等合作意识便会油然而生,把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汇聚在一起,为国家间开展业务往来创造有利环境。对话和谈判的大门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打开了。

国内发展需求意味着各国将根据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断调整对外战略,与尊重他国主权、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国家结盟——换言之,在平等和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进行交往。

中印两国可以结合各自的优势,采用这种多极发展范式与其他国家展开合作,从而改变全球经济和政治话语。去年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上,两国都强调了各自的行业竞争力,试图吸引全球金融和人力资本。中印的优势产业和优势技术各不相同,如果将其结合起来,那么就可以在国际发展合作方面形成一种竞争性合作之势,进而有望营造一种互信环境,促进合作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进程。双方都将直接受益于这种合作带来的溢出效应。这种影响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内化为参与其中的人的行为。

图片来源:新华社

例如,两国在与非洲国家合作时,分别在一些领域发挥了各自独特的优势,然而也在另一些领域力不从心。因此,在国际发展方面展开竞争性合作,有助于两国补足短板,继续发挥优势。例如,印度的优势在于语言技能和与非洲国家的文化亲和力,而中国的优势在于高效的流程管理,二者进行互补,便可以更为协调地与非洲国家进行互动。

中印这种“竞合”模式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地方,无论是在东南亚还是在太平洋岛国。一个国家的弱项可以由另一个国家的强项来弥补。中印两国的合作可以为多极化世界中的全球发展铺平道路。

是时候该迎接一个和平繁荣的多极世界了。在这样的世界里,共享和共护全球资源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Paradigm shift"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实习生谢钰琦亦有贡献

中国日报中文网2024年8月13日


责编:刘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