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蒋建科 通讯员欧阳永志 任姣姣)3日上午,中国农大曲周精神宣讲会暨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学习会在西区隆重举行。石元春、吴文良、郝晋珉、李晓林、曹国鑫等几代农大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和动人故事诠释曲周精神。
40年前,中国农大一批教师响应国家号召,进驻河北省曲周县,开始了旱涝碱咸综合治理的艰苦创业。4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农大人扎根曲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论文写在曲周广袤的大地上。他们深入基层,聚焦民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科学治碱,理论联系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创立了科研平台、育人基地、服务窗口和决策智库为一体的曲周模式,也形成了“责任 奉献 科学 为民”的曲周精神。
宣讲会上,老校长石元春院士讲述了当年扎根曲周艰苦创业的故事。他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还原了当年老一辈农大人在曲周生活、学习、奋斗的画面。他说,当年前往曲周治碱的人一拨又一拨,过不了多久就都回去了。当地百姓流传这样一句话:来的时候是一只虎,走的时候是一只鼠。以至于农大的老师们到曲周后,当地百姓问:你们啥时候走啊?老师们很坚定地告诉村民:治不好盐碱,我们不走了!在村民们怀疑的眼光下,师生们甩开膀子,安营扎寨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几十年。他们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信赖,和村民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后来,村民们有什么事都喜欢找农大的老师。两口子吵架了,找农大的老师去,地里发现地老虎、虫子了,找农大的老师去,工程上有问题了,找农大的老师去……石元春说,当年,毛达如最“擅长”解决村民的家庭问题,林培是解决病虫害的专家,黄仁安则是村民心中的工程专家。
石元春还在报告中诠释了他对曲周精神的理解。责任,作为农大人必须要对国家对人民有一种责任感,胸怀农民,兼济苍生;为了实现这个责任,就必须要无私无畏地奉献;奉献不是靠蛮干,要靠科学技术;有了责任、奉献、科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为民,一切为了农民。
82高龄的石元春站着讲了一个多小时,感染了台下的师生。网络中心主任桂银生说,老一代农大教师不畏艰苦,扎根极度贫困的河北曲周县几十年,完成了彻底改造盐碱地的不凡壮举,改变了以这个县为中心的黄淮海平原数百万农民群众的命运。这段历史至今仍在延续,曲周精神也被代代宣讲传递。这种精神的核心在于知识分子不计名利,为科学理想、为造福民生而埋头苦干。生物学院硕士二年级的张阔同学说:“从这些老教授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作为一个科学家的责任心,可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抛下自己的家庭,无私、无畏地奉献自己,服务民生。我们作为农大的研究生,更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把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基层、落到实处。”
宣讲会上,曲周县政协主席胡耀东,曲周实验站第6任站长郝晋民、现任站长吴文良,资环学院教授李晓林,博士生曹国鑫等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我们全面诠释了 “责任 奉献 科学 为民”曲周精神,生动讲述了几代农大人的艰苦创业和与人民群众保持鱼水之情的感人故事。
宣讲会最后,学校号召全校师生要学习曲周精神、弘扬曲周精神、践行曲周精神。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曲周精神为镜,去官气、正衣冠、净心灵,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党委书记姜沛民主持宣讲会。他说,时值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推向深入的关键时期,学校迎来了曲周实验站建站40周年。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决定举办这场宣讲会,更好地弘扬曲周精神,继承优秀传统,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校长柯炳生,党委副书记秦世成、副校长郭大、李召虎,党委常委钱学军,以及学校党委委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各分党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党政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2013年研究生党校学员近千人听取了宣讲会。
人民网 2013年11月4日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