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重点专项——“西北耐密抗逆宜机收玉米新种质创制与应用”2025年工作部署会,在杨凌顺利召开。来自项目各参与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等40余人齐聚一堂,共商项目推进与发展。
在会议议程中,项目负责人陈文康教授与各课题负责人,先后对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以及立项后的工作进展、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随后,项目咨询环节,专家们围绕玉米种质创制与应用、项目过程管理和执行、标志性成果凝练、一体化实施等关键方面,展开深度点评,提出了清晰且具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专家组特别指出,在标志性成果凝练方面,须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同时强调项目一体化实施和课题对项目的支撑作用,要求各成员单位强化协作,形成强大合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会上,中国农业大学王向峰教授和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郭向阳研究员,分别作了“人工智能时代的育种新范式”“热带玉米Suwan种质资源创制和应用”的学术报告。分享前沿研究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参会人员的科研视野,为项目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会议最后议程中,项目成员围绕种质抗旱、耐密等种质评价的一体化实施具体方案展开细化讨论,明确了参试种质和试验负责人,为项目有序推进筑牢根基。
据悉,该项目共有10家单位参与,项目立足西北玉米生态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围绕耐密、抗逆、高产、机械化等育种目标,以优异玉米种质创制为主线,致力于研发玉米种质鉴定和创制新技术,培育优异玉米新种质与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凭借深厚的科研底蕴,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各方提升西北地区种质创新能力,有力推动西北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迈向新高度。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佳玥
责编: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