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情送 韦信尤 韦丽菊 周国化 文/图
6月26日至28日,中国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导师团专家深入广西河池市多县区,走访7个“头雁”产业基地,为20余名学员提供产业发展精准指导,以高校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三天密集走访 直击产业痛点
导师团于6月26日中午抵达桂林机场后,便马不停蹄开启行程。6月26日下午先到河池市宜州大里生态养殖合作社,针对竹荪高产种植与轮作、农特产品种植销售及乡村产业融资难题进行指导;随后前往广西万民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绿色富硒南瓜种植与连作问题、次品南瓜发酵饲料研发等问题展开交流。
专家导师田间地头实地进行研讨指导。
6月27日一大早,导师团及随访头雁学员冒着大雨前往河池巴马瑶族自治县,走访广西优农生态牧业公司,就聚焦高品质农畜产品市场开发问题进行研讨指导。当晚导师团队与巴马、天峨及随访头雁学员座谈,就枇杷树开花早成熟度不均匀、巴马特色酒营销难、长寿产品营销、蚕房建设资金等继续展开交流指导。
6月28日,“头雁”项目导师团全天在都安瑶族自治县走访指导。上午指导广西金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山羊养殖营养转化与微生物发酵料运用;下午先后到广西都安康盛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探讨毛葡萄产业品牌打造与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及广西石桥画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解决乡村旅游可持续推进与高效获客难题。晚上导师团继续与随访头雁学员展开座谈,导师们针对头雁学员提出的问题和遇到的产业困难逐一指导,并将问题带回中国农业大学研究解决。
专家在都安康盛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探讨毛葡萄产业品牌打造与农文旅融合发展。
专家靶向施策 构建长效帮扶
走访过程中,三位教授凭借各自专业特长,为不同基地“把脉问诊”。赵桂慎教授在富硒农业与生态农业领域的研究,为富硒南瓜、富硒红薯低成本种植理论与实践指导;姜伟教授在微生物发酵领域的应用,针对南瓜基地次品南瓜加工饲料问题、竹荪基地轮作问题、香猪基地饲料发酵问题、山羊养殖微生物发酵料运用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技术指导;熊潘梁导师在乡村运营与产业孵化方面的经验,助力学员基地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特色农产营销方案打造。
导师团与随访头雁学员展开座谈,开拓思路。
中国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导师团在广西河池走访期间,不仅立足当地产业痛点提供技术方案,更援引全国多地成功案例,从产业链构建、品牌运营等多维角度为学员开拓思路。同时,项目秉持“进农大门,终生农大人”的理念,搭建起“短期破题+长期赋能”的帮扶体系,为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高校智慧。
导师团与随访头雁学员展开座谈。
责编: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