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联盟共谱边境村寨幸福曲

阳光明媚,万物蓬勃的五月,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委会的大院内喜气洋洋,中国农业大学驻镇康县帮东村第一书记送任仪式正在这里举行。新一任驻村书记毛明将从上一任驻村书记王绍雷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为镇康县帮东村乡村振兴事业作贡献、立新功。

001.png

帮东村位于镇康县勐堆乡,是一个边境少数民族村寨,全村下辖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傣、彝、佤等多种少数民族。过去的帮东村因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群众生活水平偏低,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硬板路。如何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更上一个新台阶,是帮东村面临的新挑战。为此, 中国农业大学定点对镇康实行了帮扶,十年来,先后为镇康县选派了10名挂钩干部(其中:副县长7名,驻村第一书记3名),并通过组建党建联盟,以组织帮扶、智力帮扶、建设帮扶等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帮助中国农业大学驻村干部了解乡土人情,帮助帮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边疆红色“主阵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齐心协力谱写帮东边境村寨幸福曲。

003.png

“帮东农米味道确实非常好,香甜软糯。”品尝过帮东农米的人都会赞不绝口。

尤其是今年4月傣历1385年泼水节期间举办的“帮东夜市”更是让人意犹未尽。

“举办夜市的时候周边的群众都参与其中,大家售卖各种特色小吃、服饰,收入翻番,连县城的人都到我们这里来赶集呢。”说起当初夜市火爆的场面,帮东村支书金国友一脸自豪。

“菊花盛开的时候,帮东村简直太漂亮了,周末我们都抽空去拍照打卡。”说起帮东村的菊花,家住县城的刘女士回味无穷。

“帮东农米、农菊、农糖、农瓜”等帮东特色农产品畅销各地,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群众生活蒸蒸日上,而这一切,得益于中国农业大学点对点帮扶、组建党建联盟的帮扶。

002.png

十年来,中国农业大学通过“支部+支部”的党建联盟模式,促使帮东村群众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型农民转变。双方采取“政治理论互学、组织建设互促、业务工作互帮、困难问题互商”的“四互联建”机制,通过共建活动平台,分享党建资源、交流党建经验,开创了发展共谋、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双方签订党支部结对共建协议书,通过结对帮扶,进一步增强了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村干部执行政策的定力、服务群众的能力、落实工作的效率提档升级。中国农业大学采取“第一书记+研究生团队”模式,协商建立人才帮扶机制,先后派出三名干部担任帮东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同时,派出中国农大工学院车辆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研究生团队10余人,每年派遣硕士研究生到帮东村进行支教,提高帮东村的教育水平。精心选派2名村组干部到深圳参加“中国农大-腾讯乡村CEO培养计划”,围绕“合作社运行与管理、数字化营销与品牌打造、乡村治理、资源与产业特色挖掘”等进行培训,让“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成为提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举办“线上+线下”的“农工小课堂科技”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农博士深入产业发展一线,对甘蔗品种、病虫害防治、化肥使用、栽培技术、收割机维护保养与故障诊断等方面进行详细指导,推动蔗糖种植提质增收。

004.png

十年来,中国农业大学组建李小云教授团队+县+乡+村四级工作专班,采取“中国农大研究生+村党总支委员+自然村” “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联动发展,把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项目建设的最前沿,扎实推进青贮饲料厂、农特产品加工厂等项目,推出“帮东农米、农菊、农糖、农瓜”等帮东特色农品,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村寨经济发展,通过小微经济促动帮东村支柱产业实现升级调整,增加群众收入。

如今的帮东村,干净整洁的通村道路富有特色、傣族风格楼房整齐有序、文化活动广场设施齐全、家家户户庭院内花团锦簇、产业发展生机勃勃······一幅“诗画田园”展现眼前,处处彰显着帮东人生活品质与思想意识的提升,更是中国农业大学与帮东村党支部党建联盟共谱边境村寨幸福曲的最有力见证。

云报客户端通讯员:李丽君 罗银仓

责编:张明磊

审核:陈创业

云报客户端2023年5月26日

责编:刘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