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经过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全县农民几十年的共同艰苦奋斗,曲周县这片曾经的盐碱之地,如今已蝶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米粮川”。
1973年,遵照周恩来总理的嘱托,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来到曲周县,与全县人民一道科学会战、艰苦奋斗,成功将28万亩盐碱地转变为高产稳产农田,这一成就不仅促进了黄淮海地区乃至全国的低产田治理,还催生了“曲周精神”。进入新世纪,曲周县接续努力,率先实现了“吨粮田”目标,在这里发端的科技小院模式受到国际认可,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写入未来粮食和发展战略报告。2023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师生回信,鼓励他们深入基层,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为更好肩负起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使命,曲周县依托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历史背景,高标准设计建设了以“一馆双核”为整体架构的国家粮食安全馆,集中展现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并设计开展了现场趣味答题、专题游览、咨询讲解等一系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活动。该馆和“曲周精神”展馆、科技小院一起“串珠成链”,已成为一处集教育、科研、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研学游基地。自2023年5月建成开放以来,先后吸引30多万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前来参观研学,切实发挥了国家粮食安全主题宣教阵地作用。
责编: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