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共识》发布:维护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需要共同应对

新京报讯(赵利新 周怀宗 曹晶瑞 田杰雄) 11月4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平谷区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联合承办的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平谷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闭幕。大会发布了重要成果《平谷共识》。

11月4日,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闭幕会现场。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本次大会在四个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一是打造农业投资热土,大会凸显企业创新创业主体;二是发布重要成果,大会推介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发布博士农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器,发布《全球农食系统国家科学与政策指南》《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2022年度报告》《食物系统转型首席执行官指南》中文版等全球性的农业科技相关成果,以及《世界农业食品行业独角兽100强报告》《创新驱动发展,教育赋能青年》行动倡议;三是搭建一流交流合作平台,大会发起成立世界农业隐形独角兽企业研究院、农食行业可持续发展与气候行动合作中心、农业中关村路演中心,打造中国面向全球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窗口”和“名片”;四是达成《平谷共识》,三天里,来自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大学校长、企业家以及青年人才针对农业科技创新与农食系统转型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平谷共识》。

《平谷共识》如下:

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是未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基础。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100亿,为人们提供营养和可持续的食物是世界的首要任务。然而,全球农业食物系统面临饥饿、营养不良、气候变化、资源环境退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挑战。因此,亟需推进农业食物系统转型,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在当前动荡和危机的复杂国际背景下,以外交和远见为基础的全球科学伙伴关系和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助力塑造安全、和平和可持续的未来。

科学、技术、政策、制度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农食系统转型的重要驱动力。这些创新对于提升食物供给能力,改善食物贸易和市场,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催化农食产业变革,提供营养、安全和健康的膳食,并助力社会民生保障有重要推动作用,促进农食系统向着营养健康、绿色低碳、高质高效、更加包容、更加有韧性转型。基于对创新的影响效应进行监测与评估(包括副作用和外部性),应在伦理和监管框架下,营造激励环境促进负责任的创新。创新成果应当惠及所有人,特别是小农户、低收入者和脆弱群体。

开展前沿交叉、多学科、跨部门的全球农业科技合作是实现农业食物系统转型的关键途径。与会代表倡议建立农业食物系统转型科学家联盟,以共享信息、数据、研究和技术,为农业食物系统的可持续转型提供重要智力和技术支撑。政府需要采取支持和赋能行动,将公共支持优先投入科技研发,以提升创新能力,更好应对气候和营养挑战。

高等院校在农业食物系统转型中发挥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与会的大学校长和主管建议拓展现有的双边或者区域高校合作网络和平台,建立世界高校合作网络,积极在农业科研和人才培育等领域扩大交流合作。

作为创新的重要驱动者之一,企业家和私营部门的参与对于农业食物系统转型至关重要。大会各个相关利益主体强调包容性企业网络的关键作用,并呼吁企业共同努力,加快商业行动,更好地将食物安全、营养与健康以及低碳和有益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融入企业战略和业务运营。鼓励企业在社会责任承担上发挥更加主动的作用,与社会各界分享创新,也为社会公共产品供给做出贡献,同时确保创新的可应用性、可及性、可负担性,并促进其采纳和推广。

青年一代肩负着保障未来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的责任使命。大会提议以WAFI青年论坛为中心,进一步增强全球青年的交流合作,给予青年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人发表观点、参与高层对话和采取实践行动的平台和机会。

编辑 唐峥

校对 赵琳

新京报客户端2023年11月5日


责编:刘铮

分享